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寶應老人柏叢桂治水故事,明初名人

解讀百家姓柏姓。明初著名人物,寶應老人柏叢桂治水的故事。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在舊百家姓姓中排名第37。

明初名人:寶應老人柏叢桂治水故事

在中國幾千年治水史上,湧現出許多著名人物,如李冰、謝安、陳登、郭守敬、潘季馴、靳輔等,他們官位顯赫,功勳卓著,名垂青史。但也有些小人物,雖然身份低微,但他們長期奮戰在治水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治理水患作出了一定貢獻,在史書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寶應老人柏叢桂就是其中一位。

柏叢桂,江蘇寶應人,生卒年不詳,明初著名治水人物,歷代各種史料都稱他為“寶應老人”。《(漕河圖志)卷三》說:“寶應縣淺鋪九,每鋪老人一名,塘長一名,夫不等,共四百四十三名。”由此來看,身為“老人”的柏叢桂,大約是最基層的河道管理官員,手底下有幾十號人,負責巡堤浚河等事宜。因為他是提出河湖分離的第一人,並親自組織實施,給後人以啟發,使運道逐步走上坦途,從而受到後人的景仰和銘記。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築邗溝,為節省人力物力,主要利用原有的天然湖泊,開挖少部分河道將其連通。以後淮揚運河雖多次變化,但利用天然湖泊的情況並沒有改變。直到明代初年,仍是利用邵伯、高郵、寶應、白馬諸湖作為河道,漕船從湖中通行。由於湖面寬廣,風高浪急,漕船如同行駛在大海之中,常有覆溺的危險,尤其是從寶應至高郵界首一段經常出事,船隻沉沒很多,造成重大損失。同時,高郵湖、寶應湖之間沿湖僅有一道土堤,以致屢修屢圮,費工費力,吏民苦不堪言。

柏叢桂不怕位卑言輕,主動向朝廷上書,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和觀察,提出了兩條治理運河的建議,並且得到了採納和實施。一是修建湖堤。洪武九年(1376),當局“用寶應老人柏叢桂言,發淮揚丁夫五萬,令有司督高、寶湖堤六十餘里,以扞風浪。”二是開挖月河。洪武二十八年(1395),“寶應老人柏叢桂建言,發丁夫五萬餘人開寶應直渠,即月河。由是就湖外直南北,穿渠四十里,築一長堤與渠同,期月而成,引水於內行舟,自是堤無潰決之虞,民亦休息,而舟行稱病。”(以上均為《郡國利病書》)

柏叢桂開挖“倚湖直渠”的治河主張,當時被人總結為“必有重堤,左右翼夾,與湖隔離,運道乃安”,在當時是一種創新。在以後的二百多年間,經過官民的艱苦努力,先後開成康濟河、巨集濟月河、邵伯月河和界首月河,經過這一系列工程,淮揚運河航道基本上擺脫了湖浪的威脅,船舶航行在與湖分隔的運河中,奠定了今天裡運河的基礎。

柏叢桂的建議直接促進了運道的改變,所以雖然《明史》沒有柏叢桂的專傳,但各種史書記載運河治理時,多次提起他,肯定他的成績。你如果在百度中搜索“柏叢桂”,會發現這個名字已被列為“柏”姓中的光榮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