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手編蒲扇,邯鄲民間工藝品

手編蒲扇是邯鄲永年的手工藝品,編制的蒲扇做工精細,質地柔軟,低碳環保,充滿懷舊氣息,深受周邊鄉村百姓的喜愛。做為一種民間工藝品,越來越得不到繼承。本期邯鄲文化帶你走進邯鄲民間工藝品,手編蒲扇的故事。

邯鄲民間工藝品:手編蒲扇

據介紹,蒲扇呈卵圓形狀,由蒲草編織而成。蒲草是一種多年水生植物,結密且韌性好,是蒲編之良好材料。製作蒲扇,從蒲草收割開始算起,需要經過選料、晾晒、編制、水噴、破篾子、刮板壓平、修剪等多遍工序。

製作的材料最早稱“翣”,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曆史。據說我國那時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們開初不是用它取涼,而是一種裝飾品。在周代,王和後的車子都有“扇扇”,用來遮蔽風塵,叫“障扇”;後來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儀仗中,都有大障扇,以顯示其威風。據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製作的長柄扇,但並不是用來拂涼的,而是一種儀仗飾物。由持者高擎著為帝王障塵蔽日。到了漢代以後,湖南的竹扇和山東的絹扇普遍用來取涼,形式也逐漸增多,並從日用品成為藝術品。

《西京雜記》一書中對此就有較詳細記載。據載當時的紈扇,大都用絹等絲織品製成。相傳那時長安有個技術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緩,曾經制出過一種很大的“七輪扇”,只需由一個人操縱運轉,就能使滿廳堂的人感到涼爽。看來,這種扇子可能就是現在生活中的吊扇、檯扇的鼻祖。傳說三國時楊修曾與曹操畫扇。所以,扇子主要是驅暑,還可以作為一種工藝品。人們可以在扇子上繪畫、雕刻多種花鳥山水人物,或題詩寫字,頗為高雅。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見一位賣六角竹扇的老婦,就在每個竹扇上各寫五個字,老婦很不高興。

王羲之說:“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可也。”老婦拿出去叫賣,果然人們爭相購買。我國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畫扇佳作,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鴉扇、沈周的秋林獨步扇,清代惲壽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現在,我國的扇子作為一種工藝品馳譽世界。

如今,隨著現代編制工藝的廣泛應用,手編蒲扇的市場越來越小,在加上因為編織工序複雜,製作時間長,收益並不高,同時年輕人外出打工,勞力減少,傳承多年編織蒲扇的古老手藝活也逐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