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中山紀念堂的歷史,廣州中山紀念堂簡介

廣州的中山紀念堂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廣州人名與海外華僑集資興建的。花了2年的時間完工。又過了25年後,把高搭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面前,可看出人們對他有多尊敬。那麼本期廣州文化,就一起來了解中山紀念堂的歷史。

廣州中山紀念堂簡介,中山紀念堂的歷史

歷史發展
  此處原是1921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被炮火夷為平地。1928年由李濟深組織籌建,1929年1月動工,經陳濟棠在經費上鼎力支援,終於1931年10月落成,總體佈局採用中國傳統的宮殿式風格與近代西洋平面設計手法結合,由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

建築面積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為4個重簷歇山抱廈,拱托中央八角攢尖式巨頂。白色花崗岩石為基座和臺階,淡青色大理石為牆裙、乳黃色貼面磚為牆身,紫紅色水磨大柱上蓋寶藍色琉璃瓦頂,層疊舒捲,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前簷下橫匾高懸孫中山手“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緻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1936年,廣州市各界人士在此舉行禁菸大遊行;

1945年9月,駐廣州地區的日本侵略軍在這裡簽字投降解放後,每年各種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省市的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都在這裡舉行,如教育基金百萬行、廣州國際集體婚禮、紀念毛領袖誕辰100週年、紀念紅軍長征60週年、紀念抗戰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等等。

解放前夕,紀念堂因年久失修,已嚴重損壞。解放後,人民政府從五十年代初開始至1988年曾七次撥出專款對各項設施進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撥款6000萬元,對紀念堂進行一次全面的綜合性大維修,更換了中央空調、燈光、音響、座椅,重新改造了貴賓室,化妝間、舞臺,增加了消防噴淋系統和保安監控系統,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銅材鑄造,對廣場、環境亦作了進一步的美化。

建館人物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這裡原是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出任臨時大總統時的總統府舊址。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的宮殿式建築,全部建築面積3700多平方米,高49米,是廣州近代著名的建築傑作。

堂內有一個近似圓形的大會堂,直徑71米,分上下兩層,共有座位4700多個。設計者用四根大柱子(柱子位於四周的牆壁中),支撐著四個大跨度的鋼桁架,像一把張開的雨傘,組成一個巨大的拱形屋頂。拱形屋頂托起八個主桁架,組成一個八角亭子。這是建築師呂彥直(1894年――1929年)設計的。

南京中山陵和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也是他設計的。他在35歲時早逝,未能親眼看到他自己設計的這座巨集偉紀念堂。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採用藍色琉璃瓦。

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紀念堂已成為廣州市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曾7次撥鉅款對中山紀念堂堂體進行修葺和進行周圍環境的維護,使這裡變得更為幽靜、舒適,是中外人士遊覽之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