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山南昌果卓舞,雅魯藏布江畔的藝術奇葩

山南昌果卓舞是藏族傳統的文化之一,作為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民族專案,這種表演手段以及唱腔的風格都與其他的古老民族傳統的體育專案比較相近。那麼,大家對於這種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雅魯藏布江畔的藝術奇葩:山南昌果卓舞

“果卓”的藏語本義是“圓圈舞”,漢語又稱“鍋莊舞”,為現存世界各民族傳統舞蹈文化中最為古老的專案之一。同時,作為藏族傳統舞蹈文化中一種比較特殊的藝術形式,山南昌果卓舞以其神奇瑰麗、魅力彌久,不僅深受藏族人們的喜愛,也引起了外來各個民族和各個國家人們的青睞和激賞。2006年5月20日,山南昌果卓舞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南昌果卓舞歷史溯源
  相傳公元八世紀中葉,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贊在蓮花生等佛教大師的協助下,在雅魯藏布江北岸上興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時,白天工匠們辛辛苦苦修建的牆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毀掉。為了迷惑鬼神,蓮花生大師從達布地區邀請了卓巴七兄弟(跳卓舞的演員)跳卓舞鎮魔,從此卓舞就在山南盛行開來。山南大部分村莊都有卓舞隊,後來這一舞蹈形式又逐漸流傳到其他地區。這表明山南昌果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的歷史了。

山南昌果卓舞的表演形式
  山南昌果卓舞所用的腰鼓鼓幫上拴有兩條鼓帶,一條圍紮在表演者腰上,一條圍紮在表演者大腿根部,將圓鼓豎著固定於腰左。表演時傳統的隊形基本為圓形,表演者分領舞(阿熱)和群舞(卓巴)兩類。在整個表演隊伍中領舞者人數2至6名不等,他們不帶腰鼓,主要是提醒動作變換順序,控制節奏速度,其動作韻律性強,姿態基本上同於群舞,但難度較小,領舞者均由熟知整個卓舞的動作、順序、有較長表演經歷的人員擔任。群舞表演者邊擊鼓邊按鼓點節奏起舞,同時舞蹈動作把長髮辮子揮舞成形態,動作粗獷豪放,剛勁威武,節奏感強,變化多端。

山南昌果卓舞共由18段組成:1、三步鼓點;2、鸚哥;3、安土淨地;4、蓮花生巖上打樁;5、雄獅跳躍;6、虎獅爭鬥;7、連環套;8、旃檀仙女;9、桑耶牆角的基石;10、三擊臥地;11、擊鼓;12、烏鴉行金剛步;13、國王上座;14、財運門;15、臣民;16、禮拜供施;17、大象側臥;18、九步鼓點。山南昌果卓舞集動作、韻律、技巧、節奏於一身,各方面相互協調、高度統一,因難見巧,魅力無限。

山南昌果卓舞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這一人類生存極限之地創造的至今仍然鮮活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輝煌燦爛的西藏文化遺產。可以說,果卓作為藏族傳統舞蹈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景緻,在世界舞蹈之林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同時,山南昌果卓舞的不僅是藏族悠久、燦爛舞蹈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現存民族體育文化中歷史最悠久、最能體現藏族體育特色、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專案,是全人類的極為寶貴的藝術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