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墨西哥高原,四季如春的溫和高原

海拔在1000米以上,面積寬廣且有陡坡為界限的地區,我們稱之為高原。由於高原海拔較高,輻射強,含氧量少,氣候多為寒冷,溼度低,在這種環境下,高原上的居住人口也就不多。但高原對地球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高原上的風光也是讓人震撼不已的。那麼,現在就讓城市文化帶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世界十大高原的魅力吧。

四季如春的溫和高原 墨西哥高原

墨西哥高原位於北美洲,平均海拔2000米,面積66萬平方公里,是北美大陸南部墨西哥境內中部的高原。墨西哥高原佔全國面積的5/6,北起墨、美邊界,東、西、南三面為馬德雷山脈所環繞,面積120萬平方公里。高原邊緣山脈的外側陡峭,內側平緩寬廣,使高原在地貌形態上似一方桌隆起在兩側海岸平原之上,故稱“梅薩”(意為桌狀高原)。墨西哥地形主要為山地和高原,總稱墨西哥高原,所以墨西哥又被稱為“高原之國”。

墨西哥高原地勢由北向南逐漸抬升,大致以北緯22°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北部高原海拔約1000米,內有許多被山嶺隔開的內陸沉積盆地,地勢平坦,故又稱“北部盆地”,當地人叫“博爾鬆”,氣候溫熱乾燥,農業需靠灌溉;南部稱“中央高原”,地勢高峻,平均海拔2000—2500米,多寬廣平坦的山間谷地和火山錐,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是墨西哥主要農業區。富鉛、鋅、銻、汞、銀、錳、銅、鐵、錳等礦產資源。

墨西哥高原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山系的成因,主要是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活動與大西洋的張開及南部岡瓦納大陸的分離,特別是南美與非洲的分開,都有著密切的關聯。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形成於中生代—新生代。中生代前半期,科迪勒拉地槽處於沉降和堆積階段,侏羅紀末後,地槽處曾有多次造山運動,並伴有廣泛的岩漿侵入。第四紀初期對科迪勒拉山系有一定的影響,從時間上看北段(北美)早於南段(南美),冰川覆蓋的範圍則北段大於南段。不列顛哥倫比亞高原是科迪勒拉北段的冰川中心,南段主要是高山冰川。強烈的冰蝕作用,對科迪勒拉山系的面貌進行了再雕刻。

至白堊紀末拉拉米運動,掀起了大規模造山運動,其影響範圍北起阿拉斯加向南至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在南美使安第斯地槽發生強烈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整個安第斯山的褶皺構造。至此,美洲大陸的面積向西擴充套件了一大步。這次運動一直延續到第三紀。新生代以後,科迪勒拉山系曾進入一個以侵蝕為主的時期,使山間盆地、山前拗陷及低地處都有大量的陸相沉積,及至上新世又掀起巨大的上升運動,並一直延續到第四紀及更後。

這次運動使科迪勒拉山系重新抬升、褶皺、斷裂並伴隨岩漿侵入,熔岩噴發和火山活動。經過這次運動,科迪勒拉山系不僅具有年青的現代構造地貌的特徵,而且通過中美地峽,使南北美溝通聯絡,並使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山體。

墨西哥高原在北美洲大陸南部墨西哥境內。除了沿海平原為熱帶、亞熱帶的高溫區外,其餘部分年平均氣溫都在20℃上下,終年四季如春,有“溫和高原”之稱。晝夜溫差較大,紫外線強烈,外出應注意防晒,每年5-9月為高原的夏季,降雨較多。

墨西哥西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沿海和東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高原為草原氣候。又稱熱帶高原氣候型,常見於熱帶及亞洲帶高原地區,週年溫度近於14-17攝氏度,溫差小,降雨量因地區不同而異。該地區花卉耐寒性較弱,喜夏季冷涼。包括墨西哥高原。

TAG標籤:四季如春 墨西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