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福州歷史人物,福州名人

人是歷史的創造者,人也是歷史的傳承者。一座城市文化,離不開那些歷史名人,擁有數千年曆史文明的福州,自然而然少不了那些名人。福州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呢?接下來一起隨小編來福州文化裡看看吧。

福州名人,福州歷史人物

董奉,東漢名醫。董奉一生行醫濟世,不取分文報酬,只讓治癒者在其住宅周圍種植杏樹,售杏得谷用以賑濟貧民。董奉以其崇高的醫德,使醫生的職業有了“杏林”的別號,也被後人尊為“杏林始祖”。

隱元禪師,日本黃檗宗開創者。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福清黃檗山萬福寺住持的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弘法,使沉寂已久的日本佛教界為之轟動。隱元禪師開創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黃檗宗,目前日本崇奉黃檗宗的信眾達數百萬人,建有黃檗分寺500餘座。隱元禪師還將中國的饅頭、豆腐配方和當時中國的建築、雕塑、書法、印刷、醫藥和音樂等傳入日本,被日本稱為“黃檗文化”。

林則徐,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林則徐領導了震動世界、彪炳史冊的“虎門銷煙”,掀開了近現代炎黃子孫反抗外國殖民侵略波瀾壯闊的第一頁,樹立了國際禁毒史上的第一塊豐碑。林則徐一生歷官十四省,被譽為“六任封疆帥,千秋社稷臣”。他組織編譯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譯著;他在新疆主持興修水利,開挖“坎兒井”,至今仍為民造福,被頌稱為“林公渠”、“林公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名句,是林則徐一生的寫照。

沈葆楨,清代洋務運動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創辦的福建船政,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和專業技術高等學府,奠定了近代中國海軍和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基礎。沈葆楨提出“船政之根本,在於學堂”,他培養出的船政學堂精英,撐起了近代中國革新、自強的脊樑。

黃乃裳,著名的愛國僑領。1896年,黃乃裳參與“公車上書”,並創辦了福建近代第一張報紙《福報》。1899年,黃乃裳毅然出南洋,尋找墾殖之地,胼手砥足地在馬來西亞沙撈越詩巫創辦了“新福州”墾場,成為一代僑領。經過一代又一代福州移民的拼搏奮鬥,“新福州”日益繁榮,已發展成為詩巫市。

林紓,被公認為近代中國翻譯界開山祖師。他與王壽昌合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是中國第一部翻譯小說。林紓一生譯作180多部,極大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嚴復,近代中國系統地介紹、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嚴復翻譯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警醒國人奮發圖強,一時風靡全國,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林覺民,《與妻書》作者,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統三年(1911年)春,林覺民參加孫中山、黃興組織的廣州起義,隨黃興攻入總督衙門,受傷被俘,後從容就義。林覺民在廣州起義前寫下絕命書《與妻書》,勉勵妻子“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幸運,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其情其志,影響深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小我成就大我,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捨生取義、慷慨赴死。

侯德榜,中國近代化工工業奠基人和世界制鹼權威。侯德榜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祕密,發明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改進了碳化法氮肥生產流程,為中國化工工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侯德榜生產的“紅三角”牌中國純鹼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他寫下的《純鹼工學》等專著,揭開了純鹼生產的祕密,被譽為“中國化學家為世界文明做出的突出貢獻”。

吳石,是中國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情報官,犧牲時公開身份為“中華民國國防單位參謀次長”。毛領袖曾題詩讚譽吳石將軍,寫下了“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的名篇。1973年,國家追認吳石將軍為烈士。

鄭振鐸,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湧現出的全才型巨匠。鄭振鐸在拓展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以及挖掘、整理中國傳統文化、文物考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擔任首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張鈺哲,享譽國際的天文學家。張鈺哲在中國天文史上寫下許多“第一”。1928年,中國人自己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第1125號小行星)就是由張鈺哲發現並命名為“中華”。1941年,他組織拍攝了中國境內的第一張日全食照片。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擔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張鈺哲星”。

冰心,被譽為與世紀同齡的文學大師。1923年,冰心發表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寄小讀者》。其後,在她8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下了《小桔燈》、《繁星》、《春水》、《空巢》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讀者的文學名篇。冰心以愛為中心的文學精神和人格力量,使她成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之一。

林徽因,中國首位女性建築學家,也是現代著名詩人、作家,被胡適譽為“一代才女”。林徽因參與新中國國徽設計,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發掘、搶救了國寶景泰藍製作工藝,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文學創作上,她一生也著述等身,留下了《你是人間四月天》等大量優秀的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

高士其,被譽為科教戰線上的“鐵人”,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全身癱瘓的高士其,以頑強的毅力奇蹟般工作了60年,寫下600多篇、75萬多字的科學小品、科學童話故事和科普文章,引領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走上科學道路。高士其受到廣大青少年的熱愛,被稱為“中國兩億兒童的爺爺”,被中央確認為“中華民族英雄”。

鄧拓,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37年,鄧拓創辦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最早的黨報——《抗敵報》。1944年,鄧拓主持編輯出版《毛領袖選集》,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部毛領袖的文集。新中國成立後,鄧拓擔任《人民日報》總編、社長等職務,為新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陳景潤,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數論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證明了“1+2”,這項成果被稱為“陳氏定理”,至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1978年,新華社記者徐遲寫下了著名的長篇通訊《哥德巴赫猜想》,報道了陳景潤的事蹟。在十年“文革”動亂剛剛結束的那個“科學的春天”裡,陳景潤成為激勵廣大有為青年向科學進軍的一面旗幟,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TAG標籤:歷史 名人 福州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