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解民生之多艱,中國農業大學校訓:育天下之英才

現在這個社會沒有知識是不行的,不像以前你不讀書你還可以下地還可以經商,在這高速發展的社會沒有知識只有被“捱打”的份。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農業大學來看看他的校訓石什麼,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農業大學校訓: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艱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釋意: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並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民生之多艱”是中國的農情,也是中國的國情,中國農業大學以農立校,國富民殷、強農為本,是中國農業大學的追求。數代農大人情繫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溫飽和富庶之夢不遺餘力。以“解”代“哀”,以此為己任的大氣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慼之氣,恰切地表現了中國農業大學有別於其他高校的獨特性。

中國農業大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充分發揮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優勢,積極倡導教研結合,以研促教,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截止2011年底,學校擁有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和2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5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10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北京市特色專業。

學校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建成了23門國家精品課程和2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17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擁有生命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5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通過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構建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活躍。

2011年,在國際、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取得了特等獎8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60項、鼓勵獎7項,北京市競賽獎勵56項的好成績。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學位論文的質量不斷提高。2011年,有3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學校總計有18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學校已培養了12萬餘名合格的畢業生,取得了一大批教育教學成果,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育機關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中國農業大學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以高水平和實用型的科研成果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服務,在生物與農業高技術領域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專案12項,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6名。

學校獲國家級科技獎勵46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0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1266件,全國高校排位名列前茅。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的研究與開發”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有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GENETICS》上發表,奠定了學校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1年度中國農業大學發表SCI、EI等收錄的國際論文1577篇。在ESI學科評價指標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生態與環境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等5個學科進入了世界前1%。學校在ESI所有學科領域的論文數量也進入了全球科研機構前1%。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和服務“三農”的新機制、新模式,各項實用技術成果推廣覆蓋全國。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度農大3號小型蛋雞全年銷售達8,000萬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肉雞健康養殖營養調控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累計在16個省應用39多億羽。農業化學節水調控關鍵技術示範推廣面積累計達59.47萬畝。

作物種子健康保護及良種包衣、嗜熱真菌耐熱木聚糖酶工業化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動植物、植物轉基因新品種、超高壓食品非熱加工裝置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共免疫技術”發明專利轉讓給美國VGX公司,在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結束語】農大的文科專業——人文與發展學院,立足農業陣地,在農村發展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農村社會保障、環境經濟與農村資源管理、可持續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村法制與政策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