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清華簡是從何而來的,清華簡是什麼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古人一直教育我們的傳統美德。曾經在北京發生的不幸,導致我國很多古代文物流落在外,而後被一些愛國富商拍賣回來,捐贈給祖國。除了愛國還有著一些不忘母校的才者。

那麼,本期一起了解一下清華大學的清華簡是什麼。

清華簡是什麼,清華簡是從何而來的

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被稱為“清華簡”。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文物,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簡的數量一共約有2500枚(包括少數殘斷簡),在迄今發現的戰國竹簡中為數較多。清華簡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經“焚書坑儒”影響,所以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們有助於瞭解中華文化的初期面貌和發展脈絡。

2008年7月,校友趙偉國向母校清華大學捐贈了2388枚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這批竹簡由校友趙偉國從境外拍賣所得後捐贈給清華的。至於這批竹簡的出土時間、流散過程,如今已不得而知。竹簡上記錄的“經、史”類書,大多數前所未見,曾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的李學勤教授評價說,“這將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面貌,價值難以估計”。

這批竹簡於2008年7月15日被運到清華大學。校方立即組織專家,用3個月時間對它們進行了清理保護。據清理後統計,清華簡中整簡所佔的比例很大,而且簡上一般都有文字。

簡的形制多種多樣,最長的46釐米,最短的10釐米左右。簡上的墨書文字出於不同書手,風格不盡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有少數簡上還有紅色的格線,即所謂“朱絲欄”。

2008年10月14日,清華大學邀請了李伯謙、裘錫圭等11位專家對這批竹簡進行觀察鑑定,專家一致認為,這批戰國竹簡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前所罕見的重大發現,必將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2008年10月14日,由11位專家組成的鑑定組得出結論:竹簡的年代為戰國中晚期,內容大多為前所未見的“經、史”類書。

為了印證這一論斷,2008年底,北京大學加速器質普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對這批簡中的無字殘片標本進行了AMS碳14年代測定,經樹輪矯正後,得到的資料為公元前305加減30年,即戰國中晚期之際,與由古文字學觀察的結果基本一致。

另外,專家還請清華大學分析中心對竹簡殘片的含水率做了測定,結果是400%,這是曾經在水中浸泡千年才有的結果,現代人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李學勤說:“我們大膽猜測一下,如果這批竹簡出自湖北,它的製成年代是在白起伐楚(公元前278年)之前。”

【結束語】清華簡雖然對於清華大學的意義是重大的,但是趙偉國這種不忘本的精神才是清華大學最大的宣傳,小編認為清華簡的來歷遠遠沒有這種精神更珍貴。

TAG標籤:從何而來 清華 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