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伊斯坦布林聖索菲亞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築代表作

教堂是基督各流派舉行禮拜、彌撒等宗教事宜的地方,它不僅是基督信眾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場所,更因它本身所體現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藝術而成為所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熱門景點,甚至地標性建築等。那麼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拜占庭式建築代表作,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聖索菲亞大教堂。

拜占庭式建築代表作 伊斯坦布林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林,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是一座拜占庭式風格的宗教建築。“聖索菲亞”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上帝智慧,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中即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

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佇立的地方,曾經還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這就是現在人們所知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了,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援之下,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建造,此後直到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現存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集中式的,東西長77.0米,南北長71.0米,其建築特別之處在於平面採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佈局屬於以穹隆覆蓋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體量相仿但有側重,前面有一個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門庭,末端有半圓神龕。中央大穹隆,直徑32.6米,穹頂離地54.8米,通過帆拱支承在四個大柱敦上,其橫推力由東西兩個半穹頂及南北各兩個大柱墩來平衡。

大教堂的穹隆底部密排著一圈40個窗洞,教堂內部空間飾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鑲嵌畫,裝飾地板、牆壁、廊柱則是五顏六色的大理石,柱頭、拱門、飛簷等處以雕花裝飾,圓頂的邊緣時40具吊燈,教壇上鑲有象牙、銀和玉石的寶座以純銀製成,祭壇上懸掛著絲與金銀混織的窗簾,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瑪利亞祝福的畫像。

在大約1600年的漫長曆史中,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東羅馬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信仰中心。它歷經滄桑,經歷數次火災和地震,經受了基督早期反偶像崇拜運動的衝擊,見證了羅馬公教與東正的分裂和衝突,更遭受過十字軍的瘋狂劫掠。

最後,鄂圖曼土耳其人用大炮攻破了君士坦丁堡,也許是覺得這座教堂太漂亮太巨集偉了,他們沒有忍心毀滅它,而是改建了它,把它改造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與藍色清真寺一道,成為伊斯坦布林的伊斯蘭最高聖殿。

1935年,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推行世俗主義,希望尊重歷史,結束宗教衝突。凱末爾決定,聖索菲亞大教堂既不恢復為東正堂,也不繼續作為清真寺,而是改為阿亞索菲拉博物館,實際上該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就是這座建築物本身以及其中儲存至今的鑲嵌畫藝術品。

1985年,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林文化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的阿雅索菲亞博物館作為基督和東正徒心中的聖地,每年大約要接待二百五十萬外國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