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婚嫁文化/列表

傳統故事,哭嫁的由來和寓意

哭嫁,從表面意思來看,一般指的可能是哭泣,但是在婚禮進行的過程之中,一旦存在了哭泣的情況,其中所產生的影響會不會是比較負面的情況呢?又有什麼樣的一種寓意存在呢?這一切還是要從哭嫁的歷史由來之中來進行了解,才能夠得到比較準確的答案。

哭嫁的由來和寓意 傳統故事

哭嫁的歷史由來

哭嫁,也被叫做哭出嫁。這種情況就是漢、土家、藏、彝、壯、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一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新娘通過哭嫁,以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和親友難捨難分之情,具有孝、義的倫理價值。即將遠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離別親人,依依難捨之情油然而生。因為要離別,平日不曾給予過多關注的親情,此刻歷歷凸現。回顧往事,新娘悲從中來,用哭泣的歌聲表達對閨門生活的不捨,對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懷胎的辛苦、養護的艱辛,件件往事、點點細節都浸潤著父母的深情,做女兒的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從內心深處溢位。由於母親對女兒的恩愛最深,所以這時候新嫁娘想得最多的是母親。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了頂峰的一種時間之內。

 哭嫁的傳統故事

哭嫁的習俗,最早始於戰國時期,這是由於趙國的公主嫁到燕國去做王后,她的母親趙太后在臨別時“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這以後,“哭嫁”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了 。這種風俗,直至清末還盛行四川農村中,上世紀80年代末期四川北部山區漢族聚居地還殘留哭嫁習俗。如果出現嫁而不哭的姑娘,也會被鄰里看作沒有教養的人,傳為笑柄;相傳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親責打的事,這也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習俗文化的存在了。

哭嫁的文化寓意

對於新娘來講,通過哭嫁,他們來表達對於父母養育之恩和親友難捨難分的一種感激之情,具有孝、義的倫理價值。即將遠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離別親人,依依難捨之情油然而生。因為要離別,平日不曾給予過多關注的親情,此刻歷歷凸現。回顧往事,新娘悲從中來,用哭泣的歌聲表達對閨門生活的不捨,對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懷胎的辛苦、養護的艱辛,件件往事、點點細節都浸潤著父母的深情,做女兒的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從內心深處溢位。由於母親對女兒的恩愛最深,所以這時候新娘想得最多的是母親,母女感情深厚。

TAG標籤:寓意 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