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婚嫁文化/列表

保安族結婚需要做什麼準備,保安族的婚俗詳解

保安族主要的聚居區在甘肅、青海交界的積石山下,北臨黃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境內,少數散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各縣和青海省的循化縣。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保安族人口數為20074人。“保安”系本族自稱。舊時因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而被稱為“保安回”。保安族聚居區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語,保安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兼通漢語,通用漢文。

保安族的婚俗詳解 保安族結婚需要做什麼準備

保安族婚俗簡介

保安族人結婚時送親的人二、三十人不等,一般男多女少。送親開始時,由新娘家族中年齡較大的一名婦女,左手扶新娘,右手託一盤子,盤裡盛著五色糧食(不同品種的糧食──般是麥、豆、玉米、青稞、小米),並摻有花茶。讓新娘從自己的房門到大門外,退一步,向後撒一把。五色糧食,以示祝福孃家,把吉祥和幸福留給父母姐妹和兄弟嫂嫂。到了門外,新娘騎馬,頭上蓋面紗,身上披一條紅毯子,娶親的和送親的前呼後擁,一道去新郎家了。

在新娘家門不遠的地方,新郎村裡的小夥子們等候著新娘和送親客人。等新媳婦和送親客人一到,小夥子們就一轟而上,鞭炮齊鳴,阻擋新娘和送親的客人。這時要讓新娘的哥哥或其他親屬把新娘抱起,從等候地點抱進新郎的大門。抱的遠,表示小夥子們佔了上風;近,說明送親的人佔了上風。如果小夥子們阻擋不住,讓新娘和送親客人連人帶馬衝進新郎家門,那就算小夥子們輸了。如此爭倆一陣後,由新娘的哥哥抱新娘入洞房。這時,雙方小夥子拉出好馬,選擇一塊平地,進行賽馬。迎親活動過後,客人入席進餐,唯獨新娘缺席,按習慣,新娘是三天不吃男家的飯,而吃孃家送來的飯菜,以示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當晚,全村男女都來鬧宴席場。

開始先由年紀小點的小夥子們從主人的大門口高聲喊叫:“特郎味!特郎味!”“歪寸熱歪寸熱!”意思是拿柴草來,一直這樣喊著進人院中,待主人拿出柴草來時,小夥子們在院中燒著一堆熊熊大火。院子四周張燈結綵,火堆周圍放著木凳,火堆旁燒著銅壺熬花茶。這時小夥子們唱起宴席曲,伴隨著輕盈的舞蹈。老年人圍坐火堆旁,喝著熬花茶。宴席場一直鬧到午夜。快接近尾聲,村上的唱把式和小夥子們一道從大門外唱著“討喜曲”走來。唱完“討喜曲”,晚會也就結束了。主人拿出紅棗、核桃等招待所有來客,整個婚禮才算結束了。

保安族婚俗——訂婚

首先,由男方請媒人去徵詢女方父母的意見,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結親,即由男方準備好茯茶一塊、“四色”禮1份、衣料1件,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去正式定親,叫做送“定茶”;接過“定茶”的姑娘,就不準再相親了。如果女方又將“定茶”送回男家,就說明不願結親。認親後到結婚之前的時間,男方每逢“齋月”、“爾德節”都給女方家送些禮物,一年一度的新糧豐收後,男方也要拿些到女方家去讓其嘗新。當雙方家長認為男女均到結婚年齡了,便由女方家長和媒人商定彩禮的數量後,通知男方按商定的要求逐一辦理。

保安族婚俗——彩禮

保安族婚俗保安族婚俗圖冊送彩禮時,由媒人率領男方的本家弟兄3至4人,帶著衣料、粉、胭脂、香皂、手鐲、耳墜等送往女家;女家的本家弟兄在門口迎接,設宴席招待男方送禮人。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禮的種類不斷增多,如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甚至電視機、電冰箱等。女方家在接男方送的彩禮時,不但自己家請來客吃喝,而且女方的親房戶族都要分別請吃,名曰“叫客”;“叫客”越多,越顯示了女方的親房戶族多和彼此團結。

保安族婚俗——娶親

保安族的婚禮是熱鬧而有風趣的。婚禮大都選在“主麻日”(禮拜五)舉行,這天早上,新郎家從家族中選派7至8名男性,其中有一名是新郎的陪客,另派兩個年輕婦女作陪姑,一同牽著披紅掛綠的馬去娶親。一到新娘家,媒人引著新郎給新娘家族中的長輩一一拜見。新娘村裡的小夥子向娶親人要“奴工木哈錢”(保安語,意為羊肉錢)。娶親者吃畢後,要給“羊肉錢”,否則便被拉到院子當中,在臉上抹黑,引得滿院人大笑。娶親人離開女方家時,小夥子們還要向媒人要一隻羊羔錢,以便當晚吃一頓“手抓”羊肉;媒人故意不出錢或者少出錢,小夥子們嫌少了不答應,有時將媒人的鞋襪脫光,在冰雪地上或泥水裡拉著跑,這樣折騰半天,直至媒人拿出羊肉錢,小夥子們一聲歡呼,這場鬧劇才結束。接著是女方家送親。送親的人一般是20至30人,男多女少。

TAG標籤:保安族 婚俗 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