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京胡演奏技巧,京胡名家李祖銘簡歷

薩特談到音樂,曾有這麼一番意見:擠在音樂廳觀看演奏乃是荒謬的,音樂,應該獨自傾聽。音樂是非常具有藝術感的,有的使人感到歡快,有的使人感覺悲傷,在不同的曲風中就需要不同的樂器,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京胡名家李祖銘。

京胡名家李祖銘簡歷,京胡演奏技巧

京胡,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絃樂器,18世紀時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絃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京胡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紫竹京胡、染竹京胡和白竹京胡。此外還有羅漢竹京胡和鳳眼竹京胡。

早期的京胡,只有一種規格,經過制琴師與演奏者長期實踐,根據京劇曲牌的不同,而發展為多種規格,創制了西皮、二黃、娃娃調和撥子等幾種專用京胡。放大了低調門京胡的尺寸,以適應京劇音樂發展的需要。

李祖銘,男,京劇琴師。琴師李慕良之子。自幼受其父薰陶和影響,聰穎好學,琴技日益精進,1967年擔任山西省京劇團任主要琴師及音樂唱腔設計,曾參加了《三上桃峰》、《山城圍困戰》、《新爍明珠》、《蔡鍔與小鳳仙》等十幾齣戲的音樂唱腔設計。調入中國京劇院後,參加《大明魂》、《錦車使節》、《阪本龍馬》等戲的唱腔設計。還先後參加了《九江口》、《青梅煮酒論英雄》、《畫龍點睛》等戲的唱腔設計。

先後與袁世海、李金泉、馮志孝、楊春霞、李光、張學津、葉少蘭等合作,琴技爐火純青,京胡演奏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

1991年錄製了“李祖銘京胡演奏專輯”。1985年應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林肯大學邀請,隨父親李慕良赴香港、美國講學。1993年應臺灣中華國劇協會邀請赴臺給二十幾所音樂院校講學。1990年參加李慕良作品音樂會為亞運會籌資,演奏音樂會全部曲目。2001年參加為失學兒童的“陽光愛心”音樂會的義演。隨團多次赴香港、臺灣演出,還出訪日本、法國、瑞士、西班牙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