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多種多樣的鄂倫春族民居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因為周邊環境不同,居住的地方也各有特色。房子是人們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家。鄂倫春族的傳統住宅是“斜人柱”,居住條件很簡單。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好。一起來看下鄂倫春族文化中,鄂倫春族的特色民居吧。

多種多樣的鄂倫春族民居

原始民居—斜人柱
  鄂倫春人的傳統住宅是斜人柱。“斜人柱”是鄂倫春語,意為“木杆屋子”。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杆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很簡陋的圓錐形房屋。夏天用樺皮或蘆葦,冬天用狍皮做覆蓋物,搭蓋一個“斜人柱”需要六七十張狍皮。門上夏天掛柳條穿的門簾,冬天掛狍皮或鹿皮門簾。

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簡單: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夠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個傾斜度約60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它木杆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蓋上狍皮或樺樹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禦寒的“斜人柱”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火時通風出煙,又可採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人出進的門。

斜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季節的更迭而變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狍皮覆蓋。一架斜人柱約需狍皮五六十張。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蓋樺樹皮了。使用樺樹皮時,要先將外面的硬皮層揭掉,將裡面的軟層放進鍋裡蒸煮一下,使其更加柔軟堅韌。然後再用馬毛或鹿、犴筋線將小塊的樺樹皮縫拼成幾大張。覆蓋時由下至上一層壓一層,並用鐵釘在角上的皮帶子將其固定在木杆上。冬天,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風向陽處,而夏天則多搭在地勢較高、通風涼爽的地方。

斜人柱的內部陳設也很簡單,主要是住人的鋪位。

每個斜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門,當中有一火堆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鐵鍋,以便煮肉做飯。

斜人柱內部,席地鋪床,床下鋪乾草,上面鋪狍皮做的褥子。對門正面的鋪位叫“瑪路”,是客人和老年男人的位置。左右兩側的鋪位叫“奧路”,是中年夫婦和青年夫婦的席位。斜人柱的中央是終年不熄的火塘。“瑪路”席正中上方掛著四五個樺皮盒,這是供奉“布如坎”(神偶)的地方,“瑪路”右側供奉著在狍皮上用馬尾刺繡的“昭路布如坎”(馬神)。在青年夫婦住的一側,斜人柱頂上搭著橫木杆,是吊孩子搖籃用的。

斜人柱結構簡單,拆蓋極為容易,所用原料幾乎俯首即拾。它是鄂倫春族遊獵生活的產物。定居以後,鄂倫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或土木結構的房屋,這種較為原始的活動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獵時才偶爾搭建,用以棲身或暫避風寒。

奧倫
  鄂倫春人的另一種房屋是“奧倫”(高腳倉庫)。“奧倫”是在森林密集的山中,利用自然生長的樹木懸空而建的。儲藏暫時不用的衣物、肉乾、糧食和野菜野果等。“斜人柱”隨著狩獵場地的變更不斷遷移,“奧倫”則不動,有時“斜人柱”距“奧倫”的距離有兩三天的路程。“奧倫”懸空搭建是為了防野獸糟蹋東西,其他家庭或氏族的人在打不到獵物時,也可以到別人的“奧倫”中取食物,事後如數還上就可以了。

你可能會喜歡:
  獨具民族特色的羌族祭山會
  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禮儀文化
  阿昌族民居特點,你瞭解嗎?
  獨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

TAG標籤:民居 鄂倫春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