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備受蒙古族人民喜愛的安代舞傳承意義是什麼?

這期蒙古族文化帶來的是安代舞傳承意義,當進入六十年代以後,安代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隨著舞蹈事業的發展繁榮,在廣泛普及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那麼,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安代舞傳承意義是什麼吧!

備受蒙古族人民喜愛的安代舞傳承意義是什麼?

傳承現狀
  傳統的安代從藝術角度來看,是一種以唱為主,伴之以舞蹈動作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當進入六十年代以後,安代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隨著舞蹈事業的發展繁榮,在廣泛普及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這時的安代按舞蹈運動規律,增加了向前衝跑,翻轉跳躍,凌空吸腿、騰空蜷曲、左右旋轉、甩綢蹲跺、雙臂輪綢等高難動作。舞蹈語彙新穎豐富,具備了穩、準、敏(速度)、潔、輕、柔、健、韻、美、情等審美特徵。被各種形式、內容的歌、舞等表演藝術普遍應用,成為比較完善的,能表現傳統,戲劇,心理結構式作品的舞踏藝術。

安代舞經過眾多藝術家的努力,逐漸由民間藝術發展成舞臺藝術,不斷地在城鄉落戶,成為慶典宴席,接見奉送時不可缺少的內容。

傳承意義
  近四百年來,安代舞以其濃郁的民間本色和癲狂之舞的特徵而備受蒙古族人民喜愛,漸成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宗教儀禮和“那達慕”盛會上最受歡迎的狂歡之舞。據庫倫史料記載,單場安代最長持續時間竟達四十多天,其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堪稱中國民間舞之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庫倫旗全面開展了安代舞的發掘、整理工作。1958年,安代民間老藝人額爾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轟動。如今,安代舞已成為蒙古民族最為耀眼的文化標識。1996年,內蒙古庫倫旗被命名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

隨著時間的推移,安代逐漸變為自娛性民間舞蹈,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由民間進入劇場,成為喜聞樂見的蒙古民族藝術形式。安代舞逐漸發展為以舞蹈為主,舞蹈動作也由三四個發展到二十多個。由於文化形態的變遷,安代舞的傳承方式與生存空間日益受到限制,舞種延續受到極大威脅,急需整理和搶救。

TAG標籤:蒙古族 安代舞 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