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巴烏,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

哈尼族文化豐富多樣。哈尼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在這安靜的大山裡任何時候都少不了悠遠的樂聲。哈尼族有自己獨特的樂器,世代繼承並發展著,它是哈尼族愛情的寄託。你知道是什麼樂器嗎?那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巴烏吧。

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巴烏

巴烏是哈尼族、彝族單簧氣鳴樂器。哈尼語稱各比、梅巴、妞巴。彝語稱非裡、爾吉非裡、比魯、烏勒。漢語稱巴烏。流行於雲南省南部的紅河、玉溪、思茅、西雙版納、臨滄、德巨集等地區。

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巴烏
  關於巴烏,民間傳頌著這樣—個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哈尼族有—位純潔、美麗、善良的姑娘梅烏,與英俊、勇敢、勤勞的小夥子巴衝相愛.他倆發誓要像樹枝和綠葉那樣永世相伴,寨子裡的人無不讚嘆和羨慕他們。這事被深山裡貪婪的魔鬼知道了。

就趁人們歌舞時,駕著一陣狂風把姑娘掠走了,硬逼著姑娘和他成親,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誘,始終堅貞不屈,一言不發。於是魔鬼惱羞成怒,凶慘地割去了她的舌頭,並將她扔進了深姑娘懷念著心上的戀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間,有苦難言,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一天,樹林裡的仙鳥銜來了姑娘的舌頭和一截竹子,讓姑娘把舌頭放進竹管裡,告訴她“竹子會幫助你說話”。

於是妨娘吹響了竹子,發出了優美的樂聲,表達對戀人的思念和對魔鬼的控訴。樂聲傳到巴衝耳邊,小夥子歷盡艱險,把姑娘救了出來,回到親人的身邊,重新獲得了幸福。後來人們用二人的名字擷首去尾,給這件會說話的樂器取名為巴烏。從此,巴烏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傳。

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巴烏 第2張

巴烏的製作比較簡單,取一段長約26到28公分的竹管,在上端近節處的一側嵌上一片三角形的銅質簧片,竹管上鑽開8個按音孔,能發出6個到9個的音。雲南民族樂器製作師楊聲製成木管巴烏,用紫油木製,設銅插口。在製作管時,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製作。

由於當地氣候溫和溼潤,一般都不會開裂變形,待緩慢乾燥後,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細毛竹管制作。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節或木塞封閉,中間竹節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因竹管長短、粗細不同.規格可分為高音、中音、低音巴烏三種。

演奏時,管身細而短者豎吹,管身粗而長者橫吹。豎吹時,用嘴含住近頂端的簧片,橫吹則將簧片部分放在兩脣之間,氣流使簧片的簧舌部分振動並激發管內空氣柱的共鳴而發音,當手指按閉全部音孔時,管中形成的空氣柱最長,發出的是基音,但演奏時一般不使用。吹低音巴烏時,嘴脣、肌肉要放鬆,氣息應徐緩均勻;吹中音、高音巴烏時,兩腮稍微收緊。用吐音方法吹奏,還可運用迴圈換氣法演奏任時值的音符。

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音樂工作者對頗具民族文化底蘊的傳統巴烏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先後製成形制多樣、造型各異的加鍵巴烏新品種,使這—富有持色的民間傳統樂器登上我國樂壇、一躍成為樂苑中出色的獨奏樂器,並在民族樂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TAG標籤:奇特 巴烏 哈尼族 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