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紅崖古蹟上是仡佬族文字?,“黔中第一奇蹟”

紅崖古蹟位於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晒甲山上,是“黔中第一奇蹟”,其中的神祕天書是千古之謎,很多學者專家都被其吸引,掀起了多次破譯的熱潮。而現在有中說法,紅崖古蹟上的文字是仡佬族的文字,這是真是假?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

“黔中第一奇蹟”,紅崖古蹟上是仡佬族文字?

被譽為“黔中第一奇蹟”的紅崖古蹟,一直被文人學者稱為“神祕天書”、“絕世之謎”。近百年間,不斷有學者對其進行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破譯熱潮。隨著仡佬文字的發現和深入研究,有學者指出,用仡佬文與“紅崖天書”進行比對識讀,能解開不少疑團,更為進一步研究夜郎歷史、尋找夜郎王墓、掀開神祕夜郎的面紗提供了資訊。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晒甲山附近的斷橋鄉龍爪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紅巖對白巖,金銀十八抬,誰人識得破,雷打巖去抬秤來。”這首民謠暗含的意思是:晒甲山的紅巖對面有一堵白巖,紅巖裡面藏著十八抬金銀,而白巖裡則藏著一把大秤,倘若有誰能夠識破這紅巖上的“天書”,紅巖就會自行洞開,人們可以去對面的白巖裡取出大秤,到紅巖裡去取裡面藏的十八抬金銀。這個民謠雖然有些玄虛,可它卻直指“紅崖天書”為“藏寶圖”。那麼,這“藏寶圖”究竟如何能破解?

“紅崖天書”的三次破譯高潮
  “紅崖天書”位於晒甲山西側巖壁上。在一塊長約100米、高3米的土紅色石壁上,分佈有20餘個非鐫非刻、非陰非陽、似隸非隸、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圖畫符號,字跡紅豔似火,虯結怪誕。由於無人能識這些字元,更難解其意,因此這些字元被稱為“紅巖碑”、“諸葛碑”,晒甲山也常被人們稱為“紅巖山”。

關於“紅崖天書”最早的文字記載始於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貴州圖經新志》中記載:“紅巖山,在永寧州西北八十里。近山間居民,間聞洞中有銅鼓聲,或巖上紅光如火,則是年必有瘴癘。世傳以為諸葛武侯駐兵息鼓之所。”

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貴州普安州(今盤縣)詩人邵元善的詩提及“紅崖天書”的形貌,而且還對其做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破譯,從而掀起“紅崖天書”破譯的第一次高潮。邵元善認為,“紅崖天書”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時與當地少數民族結下的詛咒盟誓的石碑。

清朝道光、光緒年間,由於民間收藏熱的興起,出現了“紅崖天書”破譯的第二次高潮。

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永寧州團首羅光堂為了晉級,想要拓印一大批“紅崖天書”,以送給頂頭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塗凸字面,使字變成陽文進行拓印,之後又命令工匠用錘鑽將桐油石灰剷平,讓人蔘照還殘留的某些筆劃,隨意亂刻上一些似文似圖的字,這樣就使“紅崖天書”的本來面目遭到了破壞。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貴州安順地區行署發出百萬元懸賞破譯“紅崖天書”的訊息,社會上掀起了第三次破譯高潮。

但是,自明朝弘治初年至今500多年,雖然參與破解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家學者給出了40餘種說法,但是,他們的破解都存在諸多破綻或難以讓人信服的地方,能夠得到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可的破譯至今沒有出現。故有人認為“紅崖天書”的神祕性不亞於古埃及的金字塔、祕魯納斯卡地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等世界奇蹟。

“黔中第一奇蹟”,紅崖古蹟上是仡佬族文字? 第2張

仡佬古文字的發現
  2008年8月,貴州省仡佬學會的專家學者在黔、滇、桂等省區的仡佬族聚居區進行考察時,在黔北仡佬族民間發現了一部用漢字和仡佬古文字元號記述仡佬族歷史文化的手抄本——《九天大濮史錄》。

《九天大濮史錄》全書共511頁,線裝4冊合訂,成書於南宋時期。書中內容均用仡佬古文字元號和漢字雙文書寫,漢字用黑墨,仡佬文用硃砂。書中主要記載了仡佬先民的起源、建國、興衰經過及南宋以前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對仡佬先民的評說。如南宋宰相韓侘胄對仡佬的評價:“仡佬,睿民也,強悍忠義、倡和,始於九天天主……禹時建汪芒國,夏孔甲時建大元國,周厲王時大元改普,後牂牁,再夜朗,仡佬先民有自己的國家達兩千餘年也。”書中還對仡佬先民發現酒、茶、硃砂、水銀的歷史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是較為難得的史料。

《九天大濮史錄》的發現經《光明日報》、《中國民族報》等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學界的極大關注。貴州省仡佬學會又多次赴仡佬族聚居區調查走訪,相繼在民間發現並徵集到另一部手抄仡佬文獻古籍《濮祖經》和全部為仡佬文書寫的《九天大濮史錄》。其中,《濮祖經》約兩萬字,共211頁,重點記述了仡佬先民中各先賢的豐功偉績和卓越貢獻。推薦:仡佬族崇拜什麼,仡佬族的宗教文化

仡佬古籍在民間的發現,為研究仡佬族歷史提供了大量線索和珍貴資訊。特別是已發現的近4000個仡佬古文字,既有結繩記事的原始特徵,也有表象與表意相結合的漢字風格,中國古文字專家認為其與漢字有一定淵源,對研究仡佬族歷史文化和西南地區歷史有重要價值。

“紅崖天書”與仡佬文字的比對識讀
  據《九天大濮史錄》記載:宋真宗時,與遼朝簽訂了繳納歲幣的“澶淵之盟”,宋人譁然,為掩人耳目,宋真宗便授意宰相王欽若假稱天意,以“百字仡文詐仙人書,掛於承天門”,此字被剛烈忠直的張詠識破而“知假告主”,說這是“仡佬文”而不是“天書”,宋真宗笑曰:“仡佬,九天之子,天書如仡文,仡文如天書,何來假?”

據各類文獻資料記載,古代西南地區濮人勢力範圍極廣,號稱“百濮”,他們劈草開荒,強悍忠義,倡和合,興巫道,加之最早經營硃砂、水銀等,被人們稱為“天之子,人中精”,作為其後裔的仡佬族,民間一直流傳著“天書”的傳說,因此,“天書”實為仡佬先民的古文字。

根據“紅崖天書”所處的位置看,安順自古就有“黔之腹、滇之喉、粵蜀之脣齒”之稱,按《九天大濮史錄》記載,屬古夜郎國二十一府之一的柯王府。“紅崖天書”上所刻的字元在《九天大濮史錄》中均能找到對應的仡佬字元,且字元相似程度驚人,也與《濮祖經》中所述的“竹王沒於,周貞定王,當王一年,寒冷冬天,距離九天,十日路程,名柯之地,夜郎王府,葬於削巖,山絕遠處”歷史事件完全吻合,這是解讀“紅巖碑”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在貴州地下文物、民間工藝中,此類文字還有大量傳承)。

“黔中第一奇蹟”,紅崖古蹟上是仡佬族文字? 第3張

根據“紅崖天書”有記載的內容,結合仡佬古文獻資料,專家推斷:“紅崖碑”應為夜郎國初期竹王的子女所刻,書寫的時間是在公元前468年(即周貞定王元年)夜郎國首任國王李竹離世之時,距今約2500年。其文字內容是(從右至左):多思淳禱,夷安驚盛,長編為鑄,雷絕削冤,巨鈿方圓。

鶴由湛、磊、炎、蒴、蒼、丘、昕、虞。全文共30字。大意為:常常思念,真誠禱告;在平安祥和的夷人境內,發生了驚天震地的大事,一位用巨著長編都難以訴盡其功績的大人物離我們遠去,其魂魄寄藏在一個雷絕削頂、無人能及的地方,他的無限榮光,將永遠照耀四面八方,神靈的仙鶴將帶去他的子女——湛、磊、炎、蒴(夜郎竹王之子)和蒼、丘、昕、虞(夜郎竹王之女)深深的緬懷之情。也就是說,“紅崖天書”很可能是居夜郎國柯王府的竹王子女祭祀夜郎竹王亡靈的一塊碑文。

釋讀“紅崖天書”可進一步研究夜郎古國

據仡佬古文獻資料記載,李竹31歲稱王夜郎,當時夜郎國共轄21府,竹王每府一妻,共有子女41人。周貞定王元年的一個冬天,竹王在巡遊各府時,死於柯王府(今安順市鎮寧和關嶺一帶),由於夜郎地域遼闊,加之天寒地凍,路途遙遠,要告之各府和所有子女非常困難,便葬在柯王府轄地的一個絕壁之處,由參與葬禮的竹王的8個子女共同立碑祭祀,藉以盟告族人。推薦: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據考證,夜郎國始稱耶朗國,於戰國時期建立,秦始皇時期為方便記載,才改“耶朗”為夜郎,漢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被漢王朝所滅。

有專家認為,仡佬族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仡佬先民可能是夜郎國的王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就用自己的特產——硃砂、水銀結盟於中原王朝。他們信守和合,交朋遠遊,成就了西南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諸多神奇傳說,當然也留下了頗受爭議的“夜郎自大”的千古話柄。

嘗試用仡佬文對“紅崖天書”進行比對識讀,可以使人們對千古謎團的“紅崖天書”的形成背景、碑文內容有更多的認識。“紅崖天書”為何會在黔中腹地出現?為何要書寫於絕壁山巔?為何以紅色硃砂為原料?為何使用這種神奇的“怪異文字元號”?諸多疑點可以一一化解。更為重要的是,“紅崖天書”的釋讀,為進一步研究夜郎歷史、尋找夜郎王墓、掀開神祕夜郎的面紗提供了更多的資訊和依據。

TAG標籤:奇蹟 古蹟 紅崖 仡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