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臭豆腐的由來,民間休閒小吃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非常的豐富深厚的,在國際上也是享有盛名,但是老話說得好:“大隱隱於市”在街頭巷尾總能看到的臭豆腐真的是聞著臭吃著香,是相當受大眾喜歡的食物,你對臭豆腐的來歷有多少了解呢?本期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民間休閒小吃:臭豆腐的由來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閒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

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

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黴,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晒,尋得一口小缸,用鹽醃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醃製的豆腐,趕忙開啟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嚐,都稱讚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開啟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

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TAG標籤:小吃 由來 臭豆腐 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