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哪裡的蟹殼黃最正宗,蟹殼黃是什麼東西

在歷史上螃蟹被稱之為夾人蟲、百足蟲等等,當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嘗過了蟹黃的美味之後導致所以人才開始吃起了螃蟹。而現在的小吃中有一款就是叫做蟹殼黃,你知道蟹殼黃是什麼嗎?本期小吃文化大全帶你去看看吧!

蟹殼黃是什麼東西,哪裡的蟹殼黃最正宗

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鬆,糖餡甜醇,鹹餡味鮮。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

蟹殼黃又稱火爐餅,是一種用乾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燒餅。經火爐烤熟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蟹殼黃又稱火爐餅,是一種用乾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燒餅。

大鄉賢陶行知曾有一首詩盛讚故鄉的小燒餅:“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裡,同享無量福”,詩寫得幾近大白話,卻也素描了徽州人悠閒的生活於一二。此乃徽州傳統風味小吃。形狀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稱“蟹殼黃”。

用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鬆、香,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鹹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蟹殼黃”又稱火爐餅,是一種用乾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燒餅,經火爐烤熟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味道獨特。

早期上海許多茶樓的門口,立著個酒桶式的烤爐和一個平底的煎盤爐,前者烤蟹殼黃,後者做生煎包,兩種風格迥異的小吃聯袂而出,相得益彰。一輛黃包車沙沙地過來了,下來的或是熬夜的報館編輯、或是剛下課的教書先生。這邊點了蟹殼黃生煎包各兩個,那邊茶樓的玻璃門已拉開了,跑堂的彎著腰,恭請你進了,一段上海灘上的小資產階級的生活就此開始。

製作“蟹殼黃”的手藝可不簡單,製作時要手工操作,先用精白麵粉加適度的水揉和發酵,揉麵要下力又細緻,發酵加鹼均要適中,酥油入面揉勻有講究,要用熬煉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層次的面卷,再包上餡,做餡子的豬油必用板油,蔥花要選用大蔥。

燒餅坯制好後,還得用飴稀水刷面撒芝麻,芝麻要撒得均勻,入爐燒餅要貼牢又平正,這樣做出來的蟹殼黃才好吃。“蟹殼黃”一般能存放一週以上不壞,很方便出門旅遊時攜帶。

【結束語】雖說蟹殼黃並不是真正的螃蟹製成的,不過這款小吃的美味一點都不比蟹黃差。其用料以及烤制的方法等等都是非常考究的,好吃的蟹殼黃更是需要純手工製作,不用任何機器,這更能看出經典蟹殼黃的珍貴程度了。

TAG標籤:蟹殼 黃是 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