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佛道兩用的法器之一,木魚是什麼

道教法器指的是在道教的儀式中,所要用到的各種法器,而這些法器都各有各的作用,也都有各自的能力,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一樣法器會發揮怎樣的作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道教法器中,木魚是什麼?

木魚是什麼?佛道兩用的法器之一

可能感興趣》》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誰?

木魚,打擊樂器。原為佛教“犍稚”稚本為木製,如後世所謂的“板”。在《五分律》卷十八中說:“諸比丘不知以何木作犍稚,以是白佛。佛言:除漆樹毒樹,餘木鳴者聽作。”而《大智度論》卷二中說:大迦葉尊老往須彌山頂,撾銅犍稚。依此可知,後世亦用銅製犍稚。此外,《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中說有五事須打犍稚,此五事即中說有:“一者常會時,二者旦食時,三者晝飯時,四者暮投盤時,五者一切無常。”關於其打法,《四分律疏飾宗記》卷八中說:“創疏而輕,漸急而重,將欲了時漸細漸沒,名為一通,如是至三,名日三通。於最後通聲沒之次,大打三下,或二或一,以表聲絕。”的民族樂器。明王折《三才圖會》:“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清代以來流行於民間。

起源
  根據黃兆漢先生在南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卷八所記略同,末雲:“宮觀有木魚自茲始也”。
  可見,道觀在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已開始使用木魚,比司空圖的記載早了一百多年。由上可知,木魚最初是長形的,不僅用於召集道徒,也用於講經。衢州即今浙江衢州市,由衢州道觀獻石魚可知,在此之前,衢州或江表的道觀已用石魚來召集道徒或講經。為什麼將玉石刻成魚形呢?原因無非有二:其一,魚為祥瑞之物;其二,迷信魚形器物能發出更響的聲音。這一風俗其實在六朝就有了。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雲:
  晉武帝時,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雲:“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打之,則鳴矣。”於是如言,音聞數十里2。
  可見,西晉時,人們已用桐木刻作魚形,用作擊打之器。
  1988年在四川金堂縣楊柳鄉出土的漢代石棺有拴馬、魚、鐸的畫像,如下圖3:無疑,懸著的魚同鐸一樣應是一種鳴器,這就是說漢代民間已有使用魚形鳴器的習俗。四川漢代石棺畫像多系神仙傳說,四川又是道教的發源地,很可能四川道教已經使用魚形鳴器。
  但可以確信的是,晉宋時期,道觀已經出現了木製的魚形器物。《異苑》卷七雲:
  湘君廟位於洞庭湖君山,因湘妃而聞名。蔣道支刻木為魚,中空,頗類似於後世的圓形木魚,只是用途不同罷了。可見,道觀使用木魚雖然始於唐代,但其源頭卻在漢晉。

五代王定保(870-約955)《摭言》雲:
  天竺長老自然不知道木魚的來歷,而卞法師的解釋也不過是自欺欺人。其實,此時僧舍懸用木魚最多也不過一百來年曆史。但奇怪的是,在釋道相爭甚烈的唐代,寺院仿用木魚,卻沒有招致道士的攻擊,以致於佛教徒將木魚的發明繫於佛的名下。
  唐代道觀使用木魚的風氣,一方面淵源有自,一方面與唐玄宗的喜好有關,而寺院也漸染此風,則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釋道相激的事實。
  不過其實木魚就是以前的犍稚,就是兩塊長方形的木,日本從唐代引進的佛教還保留敲擊犍稚誦經的習慣。

TAG標籤:法器 木魚 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