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如何做功德,做功德是什麼意思

說到做功德,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是什麼,其實就是佛教用語中“超度”的意思,指誦經唸佛為死去的亡靈超度,讓他們不在人間沉淪,助他們早登極樂。在潮汕和閩南地區尤為盛行。本期的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做功德是什麼意思 如何做功德

潮汕做功德
  潮汕民間為逝者超度的儀式俗稱“做功德”,也稱“做亡齋”、“做佛事”、“弄鈴”。喪葬禮俗中的“做功德”活動始於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相傳元末明初,元軍入侵中原大肆屠殺漢人。後來被殺的漢人後代為了紀念被慘殺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中元普渡的形式,聚眾誦經祈求神佛懺悔先人靈魂,為死者消除孽障,祈望神佛接引亡靈往生極樂淨土。這種形式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為死者做功德的善事”。

舊時喪家舉行做功德在時間上,簡者一天半日,次者兩到三天,隆重者則是連續到第七天。所謂“多錢多功德,少錢照猛節”,做功德依喪家財力及死者生前意願來做,相對隆重的叫“慢齋疊敬”。

而現在做功德多半已經簡化,最多也就一天一夜,一般分為“求懺解結”俗稱“敲桌頭”,時間為1-2個鐘頭,“四出齋事”又稱“四出連”,時間為5-6個鐘頭(不包括吃飯休息時間),“慢齋疊敬”又稱“大功德”,時間為10-14個鐘頭(不包括吃飯休息時間)三種形式。

 閩南做功德
  泉人“做功德”,超度一人名曰一“薦”。為死者本人“做功德”常要以先亡的長輩為主薦,名叫“薦頭”,以舊帶新,所以做一次“功德”,起碼二“薦”,多者數十薦。家中有死葬僑居地的華僑者,往往還同時舉行“引水魂”儀式,招引亡魂還歸故鄉,以完其葉落歸根之遺願。

“做功德”規模大小不等。最簡者名為“出山敬”,稍上為“對靈繳”(即一暝火光),繁者有午夜(即半日一夜)、一晝夜肅啟(即一晝二夜)及兩晝夜。最繁算旬,七日一旬,可三、五旬,最多至七旬(四十九日)。
  1.糊紙厝。“做功德”必糊有準備焚給亡魂居住的紙厝,一般仿照舊式大厝,近代亦有糊洋樓花園的,花麗者價值千金。總之,死者生前享用的或希望能夠享用的東西,儘量送上,具有似人間契據的證件向神前備案焚付亡魂管業。
  2.拜懺、牽樁。設神壇,掛三世尊佛像,唪經拜懺,意欲把亡魂從地獄中援挽出來。如死者為女性,因曾生育,迷信稱死後會進血汙之獄,故還特加“拜血盆”的超度。
  3.普施。泉俗每年農曆七月舉行“盂蘭勝會”之普度,普度亦名普施,“做功德”也要普施,由僧(道)“坐座”設祭施食,佈施眾鬼。
  4.跑特赦。道士有“跑特赦”儀式,意為替亡靈向天上請準特赦令,持以急赴冥間宣佈。跑時步伐隊形交錯複雜,頗具舞蹈形式。
  5.勸願。“做功德”將完,為恐亡靈俗心未了,不忍辭世,還有“勸願”(亦稱“解願”)一節。

TAG標籤: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