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黃石下江頭村打鐵球,莆田最晚的元宵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前後,全國許多地區都在慶祝傳統的元宵佳節,而在莆田黃石下江頭村,每年鬧元宵往往要延續到農曆二月份,被稱為“莆田最晚的元宵”,而在當地轟轟烈烈的鬧元宵活動中,“打鐵球”是少不了的神奇民俗,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莆田最晚的元宵節 黃石下江頭村打鐵球

延續四百多年的“打鐵球”民俗,簡單說來就是用半米長的繩子,一頭繫著三斤二兩的鋼釘鐵球,讓坐在刀椅上的“僮身”拿著,不斷甩打自己後背,一天下來甩打數百次,往往打得“僮身”背上一片血紅,但令人稱奇的是,“僮身”卻不覺疼痛且傷口癒合也很快。

鐵球插著360根鋼釘,重三斤二兩
  “打鐵球”民俗中的“僮身”也叫“僮主”,就是村民口中“菩薩上身”的少數人,是打鐵球的表演者。二月八年級當天,5位“僮身”與菩薩一同前往附近村莊巡遊,“僮身”坐在裝有鋼刀的轎子上,手持鐵球不停地往後背甩打,場面十分壯觀。

根據“僮身”介紹,“打鐵球”用的鐵球重達三斤二兩,中間是實木球,四周插著360根鋒利的鋼釘,鐵球由一根約半米長的繩子繫著。巡遊當天共要打五場,每次打球二三十次,第二天還能接著打。二月八年級巡遊時,僮身們至少打100次鐵球,二月九年級後續活動時,仍繼續打,卻絲毫不覺疼痛。

選擇“僮身”,神祕習俗引人入勝
  當地人介紹,“打鐵球”的另一奇怪的現象,就是“僮身由神選,個人無法選擇”。每年農曆二十六起,隆顯壇每晚都會主持期間,會有若干個村民不知不覺伴隨咒跳起來,並來到隆顯壇,這些人就是打鐵球的僮身,當地村民稱為“菩薩上身”。

也正是因為下江頭村的“打鐵球”活動,全程帶有濃厚的神祕色彩,因此每年都吸引眾多民眾前來觀看。

“打鐵球”民俗的由來
  據《莆田縣誌》記載,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戚繼光帶兵擊退進犯莆田城的倭寇,直到二月八年級百姓們才紛紛回家。下江頭村緊鄰擊潰倭寇的關鍵戰役“林墩之戰”的古戰場,1608年隆顯壇建成後,下江頭村的村民每年都選擇二月八年級鬧元宵,用打鐵球的方式紀念抗倭英雄,至今四百多年不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