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由來和風俗,臘八節的來歷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一句民間俗語,引出臘八節這一傳統民間節日。在中國傳統曆法農曆之中,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每到臘八這天,上至朝廷官府,下至黎明百姓,都要做臘八粥進行慶祝。而臘八節,也是過年開始的標誌。

臘八節的來歷 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歷史由來

臘八節,又謂之“法寶節”,“佛成道節”。本指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的節日。根據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未成道前,修苦行多年,鳩形鵠面,苦行未果,決定放棄之時,承蒙牧女幫扶,恢復體力,坐菩提樹下深思,遂於十二月八日成道。因此佛教此日以香谷和果物煮粥來供奉佛陀,此粥,謂之臘八粥。曾有傳說,喝了臘八粥,便會得到佛祖的庇護。所以,臘八粥也被稱為福壽粥和佛粥。之後經過歷代文化變遷,逐漸演變為民間節日。但臘八節在北方地區比較盛行,是典型的北方節日的象徵。

臘八節的風俗傳統

喝臘八粥,是臘八節傳統的風俗之一。這一傳統,起源於佛教。古印度人為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於十二月初八這天成道,所以在這一天食雜拌粥。佛教自古印度傳入中國,一些寺院都會於十二月初八舉行法會,以香谷和果實作為材料,煮成粥來贈與弟子和善男信女。還有一些寺院也會於臘月初八這天。將沿街化緣來的米,慄,棗,果仁等煮成臘八粥,分發給窮苦的百姓,因此大家認為吃了臘八粥就可以得到佛陀的保佑,所以貧窮百姓人家,又稱臘八粥為佛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臘八粥的傳統傳播到民間百姓家中,因此在我國北方地區慢慢的,形成了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文化。

臘八節的地域文化

根據古文獻記載,臘,被稱為歲終之月,有三種含義存在。一謂“臘者,接也”。二謂“臘者同獵”。三謂“臘者,逐疫迎春”。在不同的地域,各地的文化有著些許差異。在安徽省,臘八節這一天,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風味特產,叫做臘八豆腐。同時在一些北方大米產量欠佳的地區,每逢臘八節,人們並不喝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呈現。尤其是在青海西寧臘八節將至,人們會在前一天晚上,將麥仁與牛羊肉一起放在鍋中熬煮,是臘八節青海飲食之中,一種特殊的文化象徵。

TAG標籤:風俗 由來 來歷 臘八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