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清明的由來和歷史 風俗有哪些 簡介

清明節為中國重要祭祀節日之一,位於公曆4月5日前後。在中國歷史文化傳承中,祭祀祖先的問題十分重要。因此,每年在清明節將至之時,不同的地方,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去進行祭拜,來緬懷先輩或者革命英雄,又或者是身邊的已逝親人。

清明的由來和歷史 風俗有哪些 簡介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祭祀大節,早已存在。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於祖先的敬重之情與日俱增。而清明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發展。之後又融合了,還是結合上巳節的風俗文化。早在唐代以前,北方進行掃墓,祭祀知識主要是在寒食節和寒衣節。根據《禮經》文獻記載。唐代之前,北方並未出現清明節掃墓祭祀的情況。但到唐代時,清明節上墓祭拜,已成為社會風氣。唐代為中國各地掃墓文化相融合時期,並擴大至全國各地,因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冷清,便與清明節相融合。而後清明節保持了它固有的時間和習俗。

 清明節的風俗文化

清明時節在中國曆法中,為公曆4月4日~6日。而清明祭祖活動從長為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還有許多地方存在著一個月時長的祭祖活動。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與其他純粹的節氣大有不同。清明節主要由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組成,旨在傳承信仰與家庭祖輩文化。因全國各地存在著不同的習俗,所以各地節日活動也存在差別。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這兩項活動為南北統一風俗。清明踏青,謂之探春,尋春,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俗節令性活動。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為郊遊的最佳時間。

 清明節地域文化差異

在香港,澳門以及廣東清明掃墓,稱之為拜山掃山。檔案廣東有著行清與踏青習俗存在,這兩者頗為不同。每年拜山初始,首先將祖墓周圍清掃乾淨,扎紙,擺上祭祀物品。在完成祭拜儀式後,要回家一起歡聚一堂。因在廣東清明節為最盛大祭祖時期,所以存在著舉行清明會,吃清明宴的習俗。在浙江,清明又被稱為祭清明。即清明要祭祖,祭拜要用統一物品來進行選擇,場面隆重盛大。在江蘇則會舉行划船比賽,謂之撐會船。同時在安徽,清明節將至,婦女也會選擇祭拜蠶姑,或者插柳。在湖北各市,清明之時,有著掛紙習俗,以五彩燈籠為標誌,掛於祖墳之上,鳴鞭炮。

TAG標籤:清明 風俗 由來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