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元末義軍領袖,明姓歷史名人明玉珍簡介

解讀百家姓明姓歷史名人。明玉珍簡介,為元末義軍領袖。明氏是一個很複雜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三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14%左右。

明姓歷史名人明玉珍簡介 元末義軍領袖

明姓名人: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原名瑞,字玉珍,湖廣隨州隨縣(今湖北省隨縣)人,元末義軍領袖。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農民戰爭爆發,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結柵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說為至正十二年),參加徐壽輝領導的西系天完紅巾軍,任元帥。至正二十年夏,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之後,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定都重慶。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子明升繼位,後大夏國為朱元璋所滅。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明玉珍,隨州(今湖北省隨縣)人,生於元天曆二年九月九日(1329年10月2日),世代務農為業,“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素有大志”。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兵,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結柵自固。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一說為至正十二年),徐壽輝稱帝,使人招降明玉珍曰:“來則共富貴,不來舉兵屠之”,明玉珍引眾歸降徐壽輝,任統兵徵虜大元帥,駐守沔陽。與元將哈麻禿戰湖中,右眼被流矢射中,傷愈後右眼失明,因此又被稱為“明眼子”。

巴蜀立業

至正十七(1357年)年,明玉珍率領水軍(船五十艘)劫掠糧川、峽間,準備引兵歸還。時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在重慶募兵,義兵元帥楊漢率部五千人來投,完者都假意置酒招待,卻於席間殺之,欲兼併其部眾。楊漢部下“將士皆怒,遂放船下峽”。楊漢所部出走峽區,嚮明玉珍進言:“重慶無重兵,完者都與四川行省左丞哈麻禿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襲之,可取而有也。”明玉珍猶豫不決,部將戴壽建議機不可失,可將水軍分為兩隊,一隊貯糧歸沔陽,一隊匯合楊漢的部隊攻取重慶,不成功則掠財物而還。

明玉珍聽從了戴壽的建議,決定親率大軍從巫峽出發,攻克夔州(今重慶奉節)、萬州,進而襲擊重慶,擊敗完者都,生擒哈麻禿獻給徐壽輝。明玉珍乘勢佔領瀘州、敘南(今四川宜賓),徐壽輝先後任命他為廣西兩江道宣慰使、隴蜀四川行省參政不久之後,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軍隊,會同四川行事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屯嘉定(今四川樂山)大佛寺,謀取重慶,明玉珍派部將萬勝前往抵擋。萬勝圍攻嘉定,半年沒有攻克,明玉珍於是親自率軍來打。明玉珍派萬勝輕兵襲取四川成都,生擒元將朗革歹及趙資妻子,朗革歹妻自沉於江,萬勝將趙資妻子帶到嘉定城下,想用來招降趙資,但趙資用箭將妻子射死。明玉珍將嘉定城攻破後,將完者都、朗革歹、趙資等押回重慶,囚禁在治平寺(今重慶羅漢寺),欲使為己用。三人誓不投降,乃斬於市,以禮葬之,蜀人謂之“三忠”。於是四川諸郡縣相繼來附。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與陳友諒斷絕關係,命部將莫仁壽駐守夔門,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以劉楨為參謀,立徐壽輝廟於重慶城南,四時致祭,並追尊他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樑王把匝剌瓦爾密與大理總管段功合兵攻擊萬勝,萬勝孤立無援,於是退還。同年三月三日(3月29日)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建元大統,都重慶。明玉珍立妻彭氏為皇后,子明升為太子。效周制,設六卿,以劉楨為宗伯,分蜀地為上川西道、下川西道、上川北道、下川北道、上川東道、下川東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共八道,更置府州縣官名。萬勝從興元(今陝西漢中)進兵剌踏坎,大敗元軍,俘獲人馬萬餘,擊退元平章侯普顏達失。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派萬勝由敘南(今四川宜賓)界首,鄒興由建昌(今四川西昌),芝麻李從八番(貴州惠水)分三路進攻雲南。萬勝孤軍深入,攻佔雲南首府中慶路(今雲南昆明),迫使樑王逃到金馬山。逾年,樑王挾大理兵擊萬勝,萬勝以孤軍無繼引還。復遣鄒興取巴州(今四川巴中)。久之,復更六卿為中書省樞密院,改冢宰戴壽、司馬萬勝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張文炳知樞密院事,司徒鄒興鎮成都,司徒吳友仁鎮保寧(今四川閬中),司寇莫仁壽鎮夔關,平章鄧元亨鎮守通州(今四川通江),平章竇英鎮守播州(今貴州遵義),宣慰使荊玉,鎮守永寧(今四川敘永),宣慰使商希孟,鎮守黔南。這年冬,原徐壽輝部下參政姜珏來重慶朝貢,明玉珍命他駐守夷陵(今湖北宜昌)。

明玉珍派遣參政江儼與朱元璋交好,太祖遣都事孫養浩報聘,遺玉珍書曰:“足下處西蜀,予處江左,蓋與漢季孫(孫權)、劉(劉備)相類。近者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荀攸)、彧(荀彧),猛將如遼(張遼)、合(張合),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予與足下實脣齒邦,願以孫劉相吞噬為鑑。”自後信使往返不絕。

去世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故,享年38歲。遺囑臣下固守渝川地區,勿進取中原。諡號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同年九月,葬於重慶江北區寶蓋山陵。子明升繼位,改元開熙。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勸降,明升不從。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領兵徵大夏國,夏軍敗潰。同年六月,明兵抵重慶,明升出降,夏亡。次年明朝戶部統計,重慶和四川民戶總共八萬四千餘戶,其中二萬三千餘戶被大夏官員佔為莊戶。

後世紀念

墓葬

1982年3月底,湮沒數百年的明墓“睿陵”在江北上橫街重慶織布廠的施工現場中被發現,墓中出土了玄宮之碑及大批絲織品等珍貴文物,為研究重慶、四川地方史和元末戰爭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1983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工地現場發掘了湮沒數百年之久的明玉珍墓。

真容雕像

重慶彈子

石大佛寺五佛殿中、右旁斜坐臥象、缺右眼的普賢菩薩像,實為建於明永樂十九年(一四二一年)元末大夏國皇帝明玉珍真容雕像。據考證,現存唯一的這座明玉珍真容雕像,是身為大夏紅巾軍後裔的工匠祕密建成,其真實身份在隱藏了五百九十年後,方為大夏開國元勳、右丞相萬勝後裔萬寧發現(參見“重慶大佛寺五佛殿祕藏著現存唯一的六百年前抗元義軍領袖明玉珍與徐壽輝像”。五佛殿中對應的騎獅文殊菩薩像,實為同時所建、反元南方紅巾軍領袖、明玉珍曾經的上司、天完國皇帝徐壽輝真容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