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名元末明初史學家、書法家,危素簡介

解讀百家姓危姓名人。危素簡介,名元末明初史學家、書法家。危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是現行較罕見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四十位門閥。關於危姓起源也有三個說法。

危素簡介 名元末明初史學家、書法家

危姓名人:危素

危素(1303-1372年2月27日),字太樸,號雲林,江西金溪人,唐朝撫州刺史危全諷的後代,元末明初歷史學家、文學家。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經筵檢討,負責主編宋、遼、金三部歷史,並註釋《爾雅》。他由國子助教升遷翰林編修、太常博士、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農丞、禮部尚書。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拜參知政事。公元1370年,危素被謫居和州(今安徽省含山縣),守餘闕廟,悲慘地度過晚年;一年後,即洪武五年正月幽恨而死,年七十。著有《吳草廬年譜》、《元海運志》、《危學士集》等。

簡介

危素(1295~1372,一說1303~1372),字太樸,號雲林,江西金溪縣白馬鄉(現黃通鄉高橋)人。元末明初歷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參知政事、翰林學士。

危素4歲開始讀書,15歲便精通《五經》。他曾拜讀於吳澄門下,並尊李存為師。吳澄對他十分賞識、大力引薦,得以廣交文學名士。當時範梈、虞集、揭傒斯等人對他淵博的學識也很折服,另眼相待。

元朝至正元年(1341),經大臣引薦,出任經筵檢討,負責編修宋、遼、金三朝國史及註釋《爾雅》。書成後,順帝獎給金銀和宮女,他不接受。五年,改任國子助教。七年,改任翰林編修,他負責編纂后妃等傳和宮廷紀事,苦於沒有現成資料,便用自己的俸金買動宦官和皇親國戚,向這些人打探後宮有關情況,詳細詢問,親自筆錄,得以成史。十一年,升為太常博士,後任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農丞。十七年,升禮部尚書。十八年,參中書省事,專任甘肅平章事,總西部兵馬。

他整治邊防、任用賢吏,安撫邊民,力圖中興,深得皇太子賞識,稱他“澄清忠義,清白起家”.不久,進御史臺治書侍御史、中書左丞。至正二十年(1360),官拜參知政事。他“為人侃直,數有建白,敢任事”.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宮殿失火,順帝下令重建大安、睿思二閣。危素以民間疾苦,苦諫不要大興土木,並親自到河南、河北、江淮一帶發錢、發糧,賑救災民。二十四年,為翰林學士,奉旨出任嶺北行省左丞。後棄官,隱居房山達四年,潛心史學著作。

至正二十八年(1368)閏七月,朱元璋部攻入大都,危素感到國破家亡,欲跳井自殺,但被他的詩友以“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也”為由勸止。當朱軍兵士要進史庫時,危素急告鎮撫吳勉,使《元實錄》得以儲存。

明洪武二年(1369),危素被任為翰林侍講,與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多次召見危素,詢問元朝興亡緣由,並令其撰寫《皇陵碑文》。不久,危素被劾,罷官一年。後官復原職,兼弘文館學士,並賜小車,免朝謁。太祖常賜酒宴與諸學士,並有詩詞酬唱。危素呈詩雖在最後,往往獨得太祖稱讚,說危素“老成,有先憂之意”,此時,危素已70多歲。皇帝對危素的寵信,引起某些大臣的嫉妒,御史王著等屢進饞言,說危素是亡國之臣,不應重用,危素被謫居和州(今安徽和縣),令守元臣餘闕廟。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三日(1372年2月27日),卒於和州含山縣寓所,享年78歲,後歸葬金溪高橋。學士宋濂為其撰墓誌銘。

危素身經兩個朝代,都曾任過大臣。但他是降臣,歷代封建統治者出於忠君思想,對其並不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宣揚。《明史》和歷代編纂的《撫州府志》和舊《金溪縣誌》,只將他放在“文苑”中予以介紹。其實,他在史學領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宋、遼、金史本是危素執筆編纂,卻被署名為元朝宰相脫脫主編,他成了次要人物。危素博學,善古文詞。其詩歌創作在元末地位較高,影響較大。他的詩氣格雄偉,風骨遒勁,詩作收集在《雲林集》2卷中。他的散文被譽為元代一大家,有文集《說學齋稿》4卷。清人王懋稱其文“演迤澄泓,視之若平易,而實不可及”.此外,還有《爾雅略義》19卷,以及《草廬年譜》、《元海運記》等。在《太和正音譜》中有《危太僕後庭花》雜劇1本,王國維疑為危素所撰。他還精於書法,其書寫的片紙隻字,人們都愛珍藏。

元末明初,在中國學術界又出現赫赫聲名的危素。大家都知道,要研究中國歷史,“二十四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文獻,而二十四史之中,宋、遼、金、元四史,就有危素的手澤,他對於傳統文化的貢獻,不言可喻。根據史載,他是江西人,早年在元室的朝廷上,就由於參加《宋史》、《遼史》和《金史》的編修,而深負時譽。到了明代,他又與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危素治史的嚴肅態度,十分值得後世學者效法,據說,當他修纂《元史》的“后妃列傳”時,由於不信任手旁的現成資料,曾經特別買了許多食物送給一些白髮宦官,設法獲知了實際的情形,然後才下筆寫書,一點兒都不肯敷衍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