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清明節的傳說,清明節的起源

四月份即將到來,人們將要迎接春天的到來。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那就是清明節。在這天人們祭祖踏青,這是中華民族隆重傳統的節日。而清明節的起源卻很少有人知道。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而流亡國外,又累又餓,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大腿上割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晉文公。即位後重賞了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晉文公派人前去尋找。有個大臣獻計說,不如放火燒山,介子推肯定會走出來的。晉文公同意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去不見介子推出來。大火熄滅後,發現介子推和母親已經死了。晉文公見狀,放聲痛哭。第二年,晉文公帶領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們走到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祭掃之後,晉文公把這棵老柳樹命名為“清明柳”,又把寒食節之後的一天定為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的詩

       1、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清明》

2、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TAG標籤:清明節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