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七夕節吃巧果,七夕節傳統節日風俗

七夕節是一個發源於我國,但影響著亞洲許許多多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把所有的浪漫都融入到七夕節中,七夕節的牛郎織女更是一個作為傳統愛情為主題的載體。他讓我們對於星象愛情,自然有了不可分割的聯絡。

七夕節傳統節日風俗 七夕節吃巧果

 七夕節傳統節日風俗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遊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綵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鬥巧。

七夕節吃巧果

七夕節吃的巧果款式很多,花樣也很多,其中的主要材料就是油麵糖和花蜜或者是果蜜,這些食物有著花香做法精緻漂亮通常是將白糖在鍋裡面融為糖漿,再混入麵粉芝麻,最後用刀切成長塊或者是用形狀拖出漂亮精緻的花樣,這樣的果子變化很多,而且瓜果也可以融入其中雕出的圖案,各色各異,有著奇花異鳥的變化,所以稱之為巧,巧果是一種既漂亮又精緻的食物。

七夕節別稱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悽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小兒節: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穿針節:因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