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五毒餅的來歷,五毒餅有毒嗎

說到端午節的應景食品,一般想到的都會是粽子,或者有些地區的人在節日時要吃鹹鴨蛋等,不過今天的傳統節日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另一種在過去民間流行的端午美食,那就是與傳統民俗相結合的五毒餅,那麼就一起來了解吧。

五毒餅有毒嗎,五毒餅的來歷

五毒餅指的可不是有毒的餅,它指的是人們為端午節特製的一種圓形糕點,上面印著五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圖案。據說吃了它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早在清朝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對它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飴,並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

有文字記載可考的五毒餅有兩種:一種是用棗木模子磕出來,爐烤熟,出爐後提漿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層油糖,點心上有凸凹的花紋的五毒餅,一種是翻毛酥皮餅,然後蓋上鮮紅的“五毒”形象的印子的五毒餅。

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罷了。人們將玫瑰花瓣搗成玫瑰醬,再加白糖和蜂蜜在鍋裡熬稀,拌上松仁兒等果料調成餡兒,上火烙成翻毛酥皮餅,然後在雪白的餅上蓋上鮮紅的“五毒”圖形,就成了《京都風俗志》中所說的“饋贈親友,稱為上品”的五毒餅了。

五毒餅也被稱為端午餑餑,又分酥皮、硬皮兩種,是高檔細點。貧寒人家則由主婦動手蒸玫瑰餡的饅頭或甜卷,以應節日之俗。如果說插艾草、菖蒲,耳鼻塗雄黃酒是為了“避毒蟲”,那麼吃五毒餅則是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家人分食,慢慢細嚼,有對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齒”的趣味,也有著以毒攻毒,無災無病的寓意,透著北京人的詼諧和風趣。

TAG標籤:五毒 有毒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