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吃了豬頭抬龍頭,二月二為什麼吃豬頭肉

大家可能都知道二月二日,民間稱為“龍抬頭”。那麼在龍抬頭那天全國各地的飲食習慣都很有講究。就比如“龍抬頭”那天大家都會吃春餅,豬頭肉等。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學習瞭解一下二月二為什麼要吃豬頭肉吧。

二月二為什麼吃豬頭肉:吃了豬頭抬龍頭

二月二日吃豬頭肉的來歷,為什麼在“二月二”要吃豬頭肉呢﹖北方人在“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家家戶戶煮豬頭,是因為七年級、十五都過完啦,“二月二”是春節中最後一個節日。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23日過小年時殺豬宰羊,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後剩下一個豬頭,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八年級吃爆米花有傳說。

小的時候,每到農曆二月八年級,都會聽老年人說起“二月二,龍抬頭”的句子,在兒時的記憶裡,這個“龍抬頭 ”的日子要“剃龍頭”,再就是要吃豬頭肉了。那時人們生活水平很差,只能買一點點豬頭肉,筋道的拱嘴和有脆骨的耳朵比較金貴,要留給大人吃,在那雖貧窮卻歡樂的日子裡,豬頭肉這道美食卻成了我童年的美好記憶。

忽然好奇為什麼在“二月二”要吃豬頭肉,於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二月二”是春節中最後一個節日,北方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三十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七年級吃餃子,破五吃餃子,十五吃元宵。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龍抬頭”那一天才能吃。“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大地萬物開始復甦,一切動植物開始抬頭,一年要開一個好頭,迎來這一年的風調雨順。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後來,“二月二”吃豬頭肉的習俗就保留了下來,成了吉祥的象徵。

關於為什麼要把豬頭當作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據資料記載,淵源可追溯到先秦。宋代的《仇池筆記》中曾記錄了一個與豬頭入饌有關的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腹飢,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熏熏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俱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亮,熟軟甚堪玉箸挑。若把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美饌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大喜之餘,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

如今,豬頭肉已算不上是珍饈佳餚,但這個民間傳統節日卻讓我們擁有一份好心情,“龍抬頭”讓我們對春天充滿了嶄新的希望。

【結束語】在“龍抬頭”那天,除了豬頭肉,春餅等美食。還有爆米花,芥菜飯等。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噢。在過節那天,還是吃一些有關節日的食物會比較好哈!

TAG標籤:龍頭 二月 豬頭 豬頭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