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你所不知的東莞中秋節習俗

中國有三十四個省份,而省份裡的城市就更多了。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城市裡的市區過的中秋節各式各樣。而且還有很多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在東莞過中秋節就有很多不一樣的習俗,快來看看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你所不知的東莞中秋節習俗

過去的東莞,一進入農曆八月,人們就早早開始為中秋張羅了。每年農曆八月七年級至十三、十四,做母親的會到女兒家裡去“送中秋”,就是提前去拜節,必備禮品有:月餅、雞或鴨、豬肉、魚丸、香蕉、柿子、禾椂(柚子)、花生、菱角、芋頭芋仔、燈籠和寶塔(盛東西用的陶製品)等。

“送中秋”時,往往是外婆提著大包小包地來到女兒家為女兒一家送上中秋祝福。但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日漸富裕,並不再追捧大魚大肉式的中秋禮,也不再熱衷於過節的繁瑣過程,更多的人喜歡從簡而過。

所以送中秋的禮品也隨之從簡。不過月餅、燈籠、芋頭、禾椂(柚子)、花生、柿子等是不可少的。不過也有些只要有月餅和燈籠再多加個“紅包”就算送了中秋。現在送中秋的熱鬧氣氛已逐漸降溫,比從前顯得平靜柔和得多了。

燈籠也是中秋節的主要角色之一,東莞還有中秋兒童提燈的風俗。傳統燈的材料有紅柚皮雕的柚燈,素馨茉莉花結的花燈。明亮的燈火帶著陣陣的花果清香,使人愛不釋手。但如今,燈籠的製作也正發生變化,上市的燈籠大多屏棄蠟燭而用小電池代之,不但更加明亮還可奏出悅耳動聽的音樂。

現在的燈籠多采用透明塑料膠製成,款式和品種可謂令人眼花撩亂、讚歎不止,日式的、中式的都有,如飛機、鯉魚、卡通人物、八角花燈、走馬燈、大小各異的紅綢燈籠等。但對於中國古式的燈籠卻難以再找得到,寶塔則更難得一見。

東莞中秋也有祭神的習俗,貢品多為月餅、炒田螺、香芋、菱角等。中秋節當晚,祭神活動開始後,全家老小就把所有貢品搬到院子裡擺上,並在四周掛上燈籠,由長輩開始祭神,乞求全家人的幸福。焚香、點燭、燒元寶、燒炮竹祀神,接著祀觀音、祖先、灶神、井神、門官土地、五方五土(地主爺),今亦照例而行。

在八月十五當晚,月上中天最圓的時刻,東莞也有傳統的祭神、賞月活動。此前,要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首先,掛燈籠。一般多掛在家門口、趟櫳、神臺、天井,有天台的人家則豎一竹竿高高掛上;入夜時分即點亮各處所掛之燈籠,霎時,屋裡、街上一片光輝。

然後,對著月亮出來的方向,擺齊賞月的一切果品;再後是動手煲金銀鴨粥或雞粥,接近賞月時辰,集齊家中小孩,炒一碟田螺及淥(燙)一些烏欖。一切準備就緒只待賞月開始。開始賞月時,立即焚香、點燭、燒元寶及燒炮竹、放煙花,同時對著月姑(亮)開禾椂(柚子)拜月姑。祭完神後,大家就開始一起賞月、嘗月餅了。

另外,莞城中秋之夜有也拜寶塔之風俗,稱為拜八仙。寶塔是一般陶器罐,圓形,罐外壁用多種顏色畫上八仙畫像,或時果,並要寫“百子千孫”、“長命富貴”、“富貴吉祥”等吉祥詞語,這種陶罐稱為寶塔。

還要配上一件用麻骨串成縱五寸、橫一尺六寸長方形的牌,用畫上五彩八仙畫像的紙裱於上,稱為八仙牌。寶塔內須裝花生(熟)、芋頭(熟)、香蕉、柿子、月餅等,塔口上置一禾椂,寶塔旁擺著燈籠、果品、三牲,焚香、點燭、燒元寶、放鞭炮讓小孩拜之。此形式是謂讓八仙保佑孩子們好身體好運程,快高長大,和睦吉祥、聰明伶俐之意。

拜畢,始嘗月餅、果品、品茶、啜田螺、吃烏欖。舊俗,月餅當由家嫂按人數切開,而且一定要切得分量相當,每人吃一塊自己的月餅後,才可以吃別的食物。據老東莞講,對著月姑吃田螺和烏欖,日後眼睛會更明亮。

最後的節目就是食金銀鴨粥或雞粥,直鬧至深夜而興不減。東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小孩一般拜完月姑吃少許月餅、果品就上床入夢鄉。還有一說,祀神和拜月用禾椂(柚子)和芋頭芋仔是寓意為“和睦”、“富足”和“母子相連”閤家團聚。田螺別名“攀桂”,月中有桂,蟾宮折桂,是考中巍科的典故,“蟾宮”,月也,故中秋之夜必吃炒田螺。

TAG標籤:習俗 中秋節 東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