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二十四節氣詳細解釋

從小我們就會過立春、冬至、清明這幾個節日,冬至吃餃子、清明祭先祖,這些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節日,那大家一定也知道這些傳統節日其實是有二十四節氣來演變而來的吧,那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又怎麼流傳於我國千年的呢?接下來我就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詳細解釋

起源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積累以及智慧的結晶。我國的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二十四節氣則是根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著密切的關係。

內容

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合稱為“二十四節氣”。也有人為其創作了記憶口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發展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發揮著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節氣既是自然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節日。其與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屬同一系統,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農事週期就是慶典週期,有些節氣也就是節日。雖然此後由於在歷史發展中陰陽合曆曆法的推廣,節氣與節日發生了分離,但許多節氣仍舊被作為節日保留了下來。

影響

從歷史上看,二十四節氣早就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影響到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人民依然在傳承、弘揚著二十四節氣及其附著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價值。

TAG標籤:二十四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