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皇帝都重視,立冬在古代中國有多重要

每年到了立冬的時候,我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過冬,立冬代表著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那麼,在古代的時候,立冬重要嗎?你覺得立冬的重要程度會比現在重要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立冬在古代中國有多重要?皇帝都重視
 

立冬在古代有多重要:天子要清潔虔敬,去郊外舉行迎接儀式

吃餃子主要是取其諧音——“交子”,因立冬是秋冬之交。閩中俗稱“立冬”為“交冬”,也是這個意思。立冬的“立”字,古書上解釋:建始也。立冬即表示,冬天就此開始了。

古時中國是農業國家,立冬就和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他節氣一樣,反映氣候變化及相應的物候情況,對農業生產有著切實的指導意義。“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昭示不同的季節,尤為重要。

古代皇帝號稱“天子”,不僅是一國的行政首腦,同時也身負溝通天、人的使命。所以,每當“四立”來臨,傳統上都要求天子率滿朝文武,去郊外迎接。比如,立冬前三天,太史(司馬遷父子就做過這個職務)要稟告天子:今年某日某時立冬。於是,天子乃齊。齊,顧名思義,就是整齊。整齊的目的是為了讓身心達到一種清潔虔敬的狀態,為此要沐浴更衣、不飲酒、不食葷,更嚴格的,還要求不能同妻妾共寢。

到了立冬那一天,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立冬是在北郊迎接,立春、立夏、立秋則是在東、西、南郊迎接。

在郊外舉行迎接儀式回來之後,照例,天子還要對臣下進行賞賜。比如,立冬的時候,天子還朝,要“賞死事,恤孤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對諸如烈士遺屬、孤寡老人等困難戶給予撫卹。其餘,像立春,立夏、立秋,也無不進行封賞:立春是對公卿諸侯大夫行賞,立夏是封諸侯,立秋是賞軍帥武人。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當然是顯示天子的寬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創造一種人人都喜樂(無不欣悅)的和諧局面。

立冬在古代中國有多重要?皇帝都重視 第2張
 

民間習俗之古代記載: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TAG標籤:立冬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