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二十四節氣發明者是誰,流傳千年的文化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那麼,二十四節氣有發明者嗎?如果有的話發明者是誰呢?

流傳千年的文化:二十四節氣發明者是誰

提問:二十四節氣的發明者是誰?

回答:二十四節氣並不是某個人發明的,這應該說是中國古代先民的集體智慧。

中國古代的歷法一直用的是陰曆,主要是根據月相的變化來安排的。但這種曆法對於農業的指導是不利的(陽曆對於農事指導比較有利),因為農事、物候主要是根據太陽在地球上直射的位置來決定的,因此就需要利用另外的方法來指導農業生產,這就是24節氣出現的重要原因。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主要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年裡頭所處的特定位置,這樣來劃分的。一年轉一圈360°,每隔15°就是一個節氣。在古代大概有幾種劃分方法:一種方法是在天黑不久,黃昏的時候看北斗七星,以斗柄指向來定節氣,斗柄指向東就是春分,指向南就是夏至,指向西就是秋分,指向北就是冬至。

另外還有一種劃法,也是在黃昏的時候,看天頂中天的時候是什麼星座,比如黃昏中天的時候,七天左右中天的星,古書上叫做“大火”,也就是叫“心宿二”,就是夏天到了;另外如果黃昏的時候,看到的星座是昴星,也就是現在天文上的金牛座那個昴星團,就是冬至到了。第三種劃法,就是用土圭測日影,就是立根杆子看影子的長短,正中午的時候看影子長短,如果影子最短的時候,那就是夏至;影子最長的時候就是冬至。

至於二十四節氣出現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該時期出現了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和仲冬(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劃分。《尚書。堯典》就有利用星辰正四時的方法。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結束語】以上,就是那些有關於二十四節氣內容。不知道有沒有幫到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