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家譜在現代史中的跌宕起伏

家譜的發展自古至今都未曾停留,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家譜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有些家譜有幸儲存至今,保護家譜也引起了高度關注。

那麼,本期解析家譜在現代史中的跌宕起伏。

家譜在現代史中的跌宕起伏

1957年,擴大會議上說:“蒐集家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可以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寶貴的資料。”到1964年9月,他的談話中亦提出如下邏輯:“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兩個支撐點,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體和國家。”

不過,這種對於家譜、家族以及作為其精髓的家風的尊重和提倡,作為一種現象,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其動因,“尋根,是生死以外,人類的第三種本能。”山西社科院首席研究員、中國家譜資料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吉對《瞭望東方週刊》如是說。如今,在對傳統與文化認同的巨集大命題之外,千百萬中國人對祖先的追尋,恐怕更多是為了尋找自身精神與靈魂的歸宿。魯迅說:“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

被東亞同文會帶走的家譜

中國近代史行至甲午,以東亞同文會為代表的日本組織就開始在中國收集包括族譜、地方誌在內的資訊。及至中日戰爭爆發,家譜和地方誌仍是日本人收集的重要內容,“晉中祁縣一個王氏家族,老家譜極好,有元代的彩色祖宗畫像,非常珍貴。日本人得知了,金錢誘惑、武力威脅,就為了得到這一本家譜。”李吉說。總之,“日本對中國家譜非常關注。”他說,“尤其名門望族的家譜裡,歷史學、地理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民族學,無所不包。你想了解中國,家譜是最主要的渠道。”在戰爭中流往日本的中國譜牒難以數計。李吉說,一個數據是上世紀60年代日方統計的東洋文庫、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所藏中國家譜,總計1600餘種。

1960年,中國學專家多賀秋五郎根據日藏中國家譜,歷時21年編成《宗譜之研究》,那時的中國甚至都沒有本民族族譜研究書籍。“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中國譜牒大量流傳日本,日本對於中國譜牒的研究水平一定是領先我們的。”李吉說。日本不是孤例。據稱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在2000年左右就藏有中國家譜約1.7萬種。當時有一位常州巢姓企業家編修家譜,通過查閱上海圖書館編輯的《中國家譜總目》發現,只有猶他家譜學會藏有清代編修的巢氏家譜。他找到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建華幫忙聯絡該學會複製一份。李吉說,據專業人士估計,目前國內公藏族譜總量不過3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