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山東回族姓氏之黑姓與張姓起源

回族是回回名族的簡稱,是少數名族中最親名的一個名族。本期的中國姓氏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遷移至山東的回族人主要姓氏有哪些?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會有大規模的遷移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山東回族姓氏之黑姓與張姓起源

山東回族的來源:

回族先民以公元13世紀遷入的主要信仰回教的中亞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主。包括7世紀以來僑居中國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後裔在內,長期發展中吸收漢、蒙古、維吾爾族等名族成分兒逐漸形成為一個名族共同體。遷居山東的回族人,多系元朝從西域東來的“回回”(元朝色木人組成部分),不論自西往東或從南到北,遷移原因有大致7類:1、元朝來山東任官攜家眷火經商留居。2、元朝編遷屯墾的探馬赤軍與當地的漢族女子通婚定居。3、元末明初避難遷居山東4、明清時期移民以及在統治階級“分而治之”政策下被迫遷居山東。5、漢族人因改信回教而為回族6、外籍人歸化7、給歷史時期自認遷移山東各地。

黑姓

源於回族,出自回族黑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黑氏,據著名民族史學者金吉堂所著的一書中稱:“也黑迭兒(修建元的領監宮殿)之後裔姓黑。”實際上,在元朝時期,出任丹陽縣達香花赤的黑的兒,清朝時期任象山協副將的黑鳴鳳、任山西大同守備的黑永德,都是不同祖源的黑氏回民,他們都不是也黑迭兒的後裔。另外,據重修於明朝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的《瀋陽黑氏家譜》記載:“吾族之源,乃唐貞觀時西征吾國,至西域,未及攻鬥,乃兩國議和,互相各換士卒三千為質。吾祖原系西域一頭目,及至面君(明太祖朱元璋),蒙授職親軍指揮。祖原名黑資哩,故賜黑為姓。”還有,據對今安徽、山東、寧夏、北京、河南等地區朱氏回民家世考證,其先人姓氏為明朝皇帝朱元璋所賜朱氏。因回族讀“朱”音避諱,遂改為“黑”,因此朱氏回民皆稱作黑氏,實際上就是朱氏,亦稱“國姓回回爺”。

該些支回族黑氏,皆屬於以先祖名字首音的漢化諧音字為姓氏,稱黑氏,世代相傳至今。回族黑氏的姓氏讀音皆作hè(ㄏㄜˋ)。

黑姓名人:

1、黑的兒

生卒年待考),回族,全名黑的兒火者。著名明朝時期西域東察合臺汗國汗,黑氏

得姓鼻祖之一。

黑的兒火者,東察合臺汗國汗,禿黑魯帖木兒汗幼子。

公元1363年其父病卒,都格拉特部異密怯馬魯丁起兵叛亂,掠殺皇室成員,奪汗位。他於危難中為異密忽歹達母子相救,藏匿於天山南部群山中。

公元1379年前後,黑的兒火者隨著異密怯馬魯丁叛亂的失敗,被部眾擁立為汗。在位期間,西與帖木爾王朝聯姻,東征哈喇火州、吐魯番,強使兩地居民皈依回教。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遣使至明朝貢。明永元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遣官賚璽書,彩幣使其他。不久,黑的兒火者死於東征“聖戰中”。

2、黑鳴鳳

(生卒年待考),回族,字羽輝,號朝陽;臨清州人(今山東臨清)。著名清朝將領,黑氏得姓鼻祖之一。黑鳴鳳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武進士,授侍衛。其父黑嵩早死,黑鳴鳳事母甚孝。乾隆大帝賜食,黑鳴鳳多揣在懷裡。帝潔問其故,黑鳴鳳說:“臣有老母,敢珍此以獻。”因此乾隆大帝特賜他母親食品二盤,黑鳴鳳馳遣奉母。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乾隆大帝南巡至德州,黑鳴鳳隨從扈駕。黑鳴鳳扈駕至杭州西湖,除浙江提標右營遊擊,任象山協副將。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僧人一念聚眾大嵐山作亂。總督委寧臺道處理,被困。黑鳴鳳奉命前去解圍。一念和尚乘舟從海上逃跑。黑鳴鳳曾沿海巡邏,獲巨舟並擒盜賊數百人。其中有被劫商民,黑鳴鳳查明情況,盡予釋放。黑鳴鳳不僅能武而且善屬文,工書法,對回教義信仰甚虔,嘗以“吾教言性,本乎實有,歸於一真。理有一定,言確可徵,與佛氏之虛無,大不相同。苟有卓犖傑出之士,會通翻譯,發明精義,與世共證,稗益斯道,當非淺鮮”。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春,劉智《天方性理》既成,南遊至杭,黑鳴鳳亟請相見,誦讀《性理》,亟為推崇,說:“三複斯傳,精言妙義,堅卓不磨。大慰予懷。”後他以研讀所得,附志於《性理》各篇之後,還寫了序跋,分別置於全書的首尾。黑鳴鳳把他所序跋和加有附志的本子刻了版,公開問世,這就是漢文回教義書籍有了私人刊本之始。黑鳴鳳又為《天方性理·本經》五章作註釋五卷,旨在以淺顯的文字解說深奧的道理。這書甚為歷代學者所推崇,認為其功不在劉智原書之下。黑鳴鳳在《自序》中說:“並負笈親聆一齋之指示,庶茅塞少開。遵從有自。”可見黑鳴鳳鳴鳳的解說,是曾經親自受到劉智的指點的。這裡的“一齋”,就是指劉智。

張姓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回族張姓的源流紛繁駁雜,收藏於揚州普哈丁墓園中的《張氏宗支圖》載張氏始祖札木赤,元初入中國,其三世張忻因善箭術賜張姓,為明嘉靖時武騎都尉,後封張忻為昭勇將軍,其墓在普哈丁墓後有雙羊牌坊者。張阿老丁,英宗正統中以出使瓦刺功授北京錦衣衛千戶,後世以張為姓(《明英宗實錄》卷36)。按“阿老丁”系阿拉伯語Alaal—Din的譯音,又譯作“阿老瓦丁”。系回族常用名。張姓回族在中國分佈很廣。《回族人物誌》載另一回族張姓,為明英宗正統年間出使瓦刺的北京錦衣衛千戶阿老丁,因功賜姓張,其後人即以張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