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河南孫氏家譜,孫姓主要發源地

  百家姓氏,博大精深。《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其中孫姓排名為第3位。東吳國姓。中國古代家訓,是一個巨大的傳統文化寶庫。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及子孫,悉本義芳。下面我們來看看孫姓的主要發源地,河南孫氏家譜。
孫姓主要發源地,河南孫氏家譜
  河南是孫姓族人的主要發源地,衛國孫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幹楚國孫氏有部分源頭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孫姓現仍是當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縣孫姓排名第四位,在整個商丘地區孫姓為第五大姓。在浚縣,孫姓排第六位,人口約18500人,佔本縣總人口的3.36甲o。在孫叔敖家鄉固始縣,孫姓為當地第八大姓,有關孫氏的村、鎮等地名也有11處之多。在舞陽縣(據1985年統計,孫姓為2203戶,佔本縣總人口的1。91%)、武陟縣(據1985年統計,近1萬人,約佔本縣總人口的1。8%左右)孫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陽、汲縣、衛輝市一帶及洛陽、開封、鄭州諸地的孫姓家族也不少。衛輝市孫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欒川縣,據1990年統計,孫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 4904人,佔總人口的1.8%左右。泌陽縣也排在第十二位。孫姓排名在當地第十三位的有許昌縣(據1982年統計為2984戶,約佔總戶數的2%左右)、登封縣(據1988年統計為10313人,佔總人口的1。97%)、靈寶縣(據1997年統計,孫姓約佔本地總人口的1%以上)、泌陽縣。

  在郟縣,孫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據1982年統計為6547人,佔總人口的1。39%);獲嘉縣為第十七位。在濟源為第三十位 (據1990年統計為4499人,佔總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縣外,在當代河南的商丘、駐馬店、西平、杞縣、西華、封丘、偃師、洛寧、淮濱、沈丘、尉氏、鶴壁、襄城、南陽、安陽諸地孫姓人口也都有較集中的分佈。

  1、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檔案局舉行“孫氏族譜”捐贈儀式

  2011年6月3日上午,河南鄭州中原區檔案局舉行“孫氏族譜”捐贈儀式,孫氏後人須水鎮孫莊村委會主任孫曉波和孫國俊帶著《孫氏譜牒》來到中原區檔案館,鄭州市檔案局檔案館處楊麗紅處長參加了捐贈儀式。《孫氏族譜》記錄了明代洪武年間至民國時期近600年孫氏族人傳延發展的歷史。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孫氏十七世先祖孫樹之建立了孫莊村,現位於中原區須水鎮,以前屬滎陽縣管轄。從此,創造了孫氏一族從山西遷入河南以來最輝煌的業績,孫樹之本人為拔貢,其子孫欽昂於甲戍(1874年)任翰林院教習庶吉士,協辦院事。孫欽昂之子孫綜源於丙戌(1886年)聯捷成進士,入翰林,自此孫氏家族以“父子雙翰林,一門三進士,叔侄四拔貢”而享譽四方。此次《孫氏族譜》和《孫樹之家族史》的徵集入館,對於弘揚歷史傳統文化,豐富和拓寬館藏覆蓋面,發掘和儲存中原區珍貴歷史檔案資料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河南登封市孫氏家譜序言

  明洪武年間,先祖從山西洪桐縣徒居到河南嵩山南北麓落戶。嵩北居住在鞏縣羅莊、候地、魯村一帶,嵩南居住在登封城東勺溪河東畔的景店、後柿杭村。甘甜的勺溪河水和肥沃的土地哺育著先祖在這裡繁延生息,歷經數百年,使得家族人丁興旺,人材輩出。

  祖上有德,使吾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枝繁葉茂,足跡從最初的勺溪河畔,走向外鄉各地乃至全國。據老譜記載,近至馬跑、屈家房、山懷、沁水、朱家灣、馬峪、告城葦園溝、中嶽廟新店、蘆崖寺孫家窯、南店、打魚店等地。遠至扶溝縣、臨汝城南地、舞陽馬莊、樑莊,蘆氏縣、魯山縣東二十里高村、禹縣沙鍋垌和神垕、唐縣蒼臺街、白河縣、西大山乃至山西聞喜、陝西延長縣、河北絳縣等地,大多不知其後。但不論路途遠近,只血脈一線之相連,都是孫氏子孫,親如一家;雖相見相認困難,但血管裡流的都是先祖之血脈。願吾族所有子孫不論居住何地,都能永遠精誠團結,奮發有為,為國效力,為族增榮。

  吾族人口眾多,分佈地廣,自古以來,不泛名流志士,在政界、商界、軍界、文化界等各個領域大顯其才。更有大孝至愛之人,忠、孝、節、義,誠、信、守、禮,爭做時代之楷模,實乃是吾族大幸。

  先祖素有修續家譜之良好傳統,更以修續祖譜為榮,才使得吾族先代代傳世。據考證,最早修譜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七年),由八世先祖諱子哲公創修,距今已有二百二十餘年。後先祖又多次續修,最主要的有清道光十九年,清同治五年,清光緒十五年等。可惜這些家譜原本均已失傳,值得欣慰的是歷次修譜的序或引言都較為完整的被收錄在庚寅年續修本中,為我們留下了難得的歷史資料。特別是清光緒三十四年,由十一世祖諱文昭公續修的繩武堂本,不但規範了修譜格式、譜例,還繪製了始祖墳塋圖;不但規定了排行二十字,為避免重名又按金水木火土偏旁之字增加了二十字,與原二十字並用。本次修譜,還第一次增補了女譜、外傳和旁支,使孫氏祖譜在版式、內容諸多方面進一步得到規範和完善,為後世修續奠定了基礎。先祖之功偉矣。

  時代變遷,歷經蒼桑,前世之譜,多遭劫難,為使後代子孫因譜繼續,將現存不同時期的祖譜整理為集,以傳後世,是我輩多年之願望,今得實現,心甚寬慰。但願後代賢孝子孫代代相續,以傳百世。祝願更多的外遷子孫能認祖歸譜,乃是我輩之心願。

  集內所收祖譜為吾始祖所居之地,登封后柿杭村孫家之中所珍藏。有的因年久已很難辯認,此次整理,實屬搶救性保護,為後人修續提供歷史資料。經收集整理,取得全卷祖譜三套,分別是清光緒三十四年續修的繩武堂譜一套,包括序傳圖說、女譜旁支外傳和孫氏男譜世系本紀上下卷共四冊;庚寅年續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和一九八八年續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本次整理,按一個完整套為一集彙編,共三集。

  本次收集整理的祖譜,均對原本進行了掃描處理,對不能掃描的採用照像處理,原則是原本原樣進行歸納彙集,不向下續,以便儲存。

  為了方便查詢,在每集彙編前增加了目錄部分。

  老譜中記載了先祖墳塋圖譜,本次整理時經族中老人指認,採用現代照相及衛星定位技術,對先祖墳塋進行了拍照和定位,並標示在1:10000地形圖上,為後世大孝大賢之輩光宗耀祖提供史料。

  在此次挖掘整理過程中,十四世裔孫炳常先生及家人不顧年事已高,走村串巷,收集整理老譜,深受敬佩。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雖對彙編世志抱有滿腔的熱情,但難免有疏漏之處,功過是非,有待後代子孫品評。

  在此,向珍藏和提供家譜的所有孫氏族人表示感謝。向大力支特和幫助此次整理孫氏世志的後柿杭村委領導及族中有識之士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