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河南姓氏文化,中國姓氏的起源地

中國的百家姓歷史源遠流長,而河南則是中國姓氏的起源地,中國百家姓的大姓中,河南就佔了78個。在河南文化中姓氏也是一個獨特的文化,河南的姓氏資源是全國最為豐富的,那麼,對於河南的姓氏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深入瞭解吧。

中國姓氏的起源地,河南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起源地
  著名姓氏文化專家、曾擔任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長的謝鈞祥,對中原姓氏做過專門研究。他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有來源可考的4820個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個,佔38%;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佔漢族人口90.14%的前120個大姓中,全源於河南的姓氏有52個,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45個,起源於河南的姓氏,人口數量佔漢族人口的80%以上。

謝鈞祥指出,不管是在“姓”起源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制時期,還是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會,河南都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從血緣關係上說,當今120個大姓分別屬於三個族系,即黃帝族、炎帝族、東夷族,河南是這三族長期活動的中心。在姓氏發展時期的夏、商兩代,河南均是國都所在地。夏、商時期,從奴隸制興起到全盛,也是中華姓氏得以發展的時期,而這兩個朝代活動的中心地帶均在今河南境內。

河南歷史悠久,按照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的說法,一部河南史就是一部中國史,河南人口密集、建都頻繁、民族融合多,得姓的機會自然更廣。1981年,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研究閩南語,探尋閩南方言和中州官話之間的關係。當時他來到河南,到固始調查後,在《河南日報》上發表《尋根母語到河南》,講到語言的根、閩南語方言的根以及福建人的根在河南,並建議中原利用這個優勢,加強和東南沿海等地的交流。從那時起,就拉開了這樣一個來河南尋根的序幕,海內外華人一致認同,他們姓氏的根在河南。

“海外尋根”從此推動著河南,尤其是學術界對這種現象的思索:為什麼這些人萬里迢迢來河南尋根,河南吸引他們的資源有多大?一些專家學者研究發現,“我們有這麼多資源,有這麼厚的家底”。瞭解到這種情況後,河南開始利用“尋根找親”,吸納海內外華人,努力實現雙贏。“從尋根,到根文化,再到根親文化,這也是河南文化的一種自覺。”張新斌說。

河南承擔著根親文化戰略
  2011年,在中原經濟區指導意見裡,明確提出了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充分保護和科學利用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資源”,把“根親文化”上升到了戰略地位。張新斌說,怎樣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力量,也是國家大力推動的,靠的主要是文化、姓氏、根親文化。“從這點來說,河南很大程度上承擔著國家的戰略。”

中國姓氏的起源地,河南姓氏文化 第2張

“這種根親文化,很多時候是超越政治的。”張新斌說,比如謝長廷、陳水扁,他們也要到福建老家祠堂,家族再往前追一追,就追到河南了。近幾年,河南不少地方也在利用“根親文化”招商引資。我們應該想想能給投資者做些什麼,比如,增強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提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張新斌說,文化很多時候並不是立刻帶來經濟效益,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化對經濟的拉動,到底怎樣去發揮作用,目前河南還處於探索階段。

在海外,尤其是中國臺灣,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和“陳林李許蔡,天下佔一半”的說法,佔閩粵臺絕大多數人口的八大姓氏陳、林、黃、鄭、李、許、蔡、張,發源地均在河南。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祕書長李立新說,河南有三個地點是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魂牽夢縈的尋根聖地:一是洛陽的洛陽橋;二是信陽市固始縣;三是開封的宋都珠璣巷。

洛陽橋
  以超過1億人口的客家人為例,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及港澳臺和東南亞,客家人根在河洛,不少臺灣人和海外華人都稱自己是“河洛郎”。而洛陽的洛陽橋,正是客家人普遍認同的最初遷出之地的標誌。固始是中原姓氏一個重要的遷出地,在東南沿海和臺灣等省許多華人的族譜上都寫有“光州固始”的字樣。

據記載,固始人第一次南遷始於公元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先後率兵赴福建地區平亂,隨後將士80余姓落籍閩地。第二次南遷始於公元885年,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鄉民隨農民義軍入閩,所率將士50余姓也在閩地落戶。1953年臺灣官方的戶籍統計,每5戶臺灣居民中,有4戶先民來自固始。固始成為東南人民眼中的“大槐樹”。

珠璣巷位於廣東南雄市,是粵港人尋根問祖的聖地。南雄珠璣巷得名於開封珠璣巷,因南宋時移居此地的官吏士民眷戀故土而得名。今天,這些移居南雄的中原人士的子孫已經遍佈粵港,從廣東地方誌和許多姓氏族譜中可以追尋到其祖先出自宋都開封。

TAG標籤:姓氏 起源地 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