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會稽堂:以望立堂,賀姓郡望堂號大全

解讀百家姓賀姓。整理賀姓郡望堂號大全,會稽堂:以望立堂。分會稽賀氏,河南賀氏和其它少數民族賀氏。賀氏分佈甚廣,尤以湖南、山西兩省多此姓,這兩省賀氏就佔全國漢族賀氏人口的30%以上。

賀姓郡望堂號大全 會稽堂:以望立堂

郡望

廣平郡:因會稽慶氏始祖慶忌曾經寓居於春秋時衛國的艾城,而衛國的艾城在後來的廣平郡範圍,當兩晉郡望興起時,就以廣平為郡望。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鉅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濟南郡:漢朝時期高祖劉邦設有濟南國。荊楚七國亂政後改為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晉朝時期移治歷城(今山東濟南)。北魏時期改為齊州。宋朝政和中期升為濟南府。元朝時期則為路。明、清兩朝均為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為山東省省會市。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青 州:青州得名甚早,在古代是《禹貢》中的“九州”之一,位於今山東半島中部,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廣大區域。《禹貢》中記載:“海岱惟青州”。上古時期為東夷之地。至夏、商王朝時期,先後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西周初期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於齊國,之後歷春秋戰國之世,均為齊國所屬。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設青州刺史部,駐廣縣。東漢時期為州名,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在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北部,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西晉懷帝永嘉五年(辛未,公元311年),曹嶷棄廣縣,築廣固,為青州刺史治。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慕容德攻陷廣固,定為南燕國都,這也是山東唯一一個作為朝代首都的地方。後南朝宋武帝劉裕滅南燕政權,夷廣固,築東陽城,置北青州刺史治於此。北魏獻文帝皇興三年(己酉,公元469年)拔東陽城,仍為青州刺史治。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丁酉,公元517年)增築東陽城南郭,即南陽城。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丁丑,公元557年)遷益都縣治於東陽城,移青州府治於南陽城。隋朝時期為青州總管府治,後改為北海郡治。唐朝初期復為青州總管府治,後又改為北海郡治。宋朝時期為京東東路路治。金國時期為山東東路益都總管府治。

元朝時期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明、清兩朝時期,為青州府治。民國時期為益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青州歸昌濰地區(今山東濰坊)管轄,1986年撤縣改為青州市。2003年全市轄六個街道、十五個鎮,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宮街道、東壩街道、雲門山街道、彌河鎮、王墳鎮、五里鎮、廟子鎮、邵莊鎮、普通鎮、東高鎮、高柳鎮、朱良鎮、何官鎮、口埠鎮、東夏鎮、譚坊鎮、鄭母鎮、黃樓鎮;山東青州經濟開發區。

忻 州:隋朝時期以漢朝秀容縣(今山西忻縣)置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州市。民國時期廢府為縣。

蔡 州:亦稱蔡郡。秦朝時期把原來的蔡、沈二國之地改置為三川郡。漢朝時期又改為汝南郡(今河南上蔡)。東晉朝時期將治所移至懸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唐兩朝改為蔡州,一度曾名為豫州;隋朝時期改漢朝的溱州置蔡州,其治所在隋朝時期名為上蔡縣,唐朝時期名為汝陰縣,均在今河南省汝南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汝南縣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也曾置蔡州,治所在蔡陽,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部一帶地區。

密 州:隋朝時期改膠州為密州,治所在今山東省諸城。明朝時期廢黜。

堂號

會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廣平堂:以望立堂。

濟南堂:以望立堂。

陳留堂:以望立堂。

青州堂:以望立堂。

忻州堂:以望立堂。

蔡州堂:以望立堂。

密州堂:以望立堂。

四明堂:唐朝時期的光祿大夫賀知章,詩作得最好,書法也漂亮。醉後作詩填詞寫字,毫不費力就成了卷軸。他自號“四明狂客”,後人因以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