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天水堂:以望立堂,狄姓郡望堂號

解讀百家姓狄姓。整理狄姓郡望堂號大全,天水堂:以望立堂。狄姓,是中國姓氏當中比較罕見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8位。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

狄姓郡望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狄姓起源之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幷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1)治所在郯邑(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2)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3)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樑公堂:狄仁傑兩度為唐朝宰相,逝世後被武則天追封為樑國公,始有此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