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內黃堂:以望立堂,駱姓郡望堂號

解讀百家姓駱姓。整理駱姓郡望堂號大全,內黃堂:以望立堂。駱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是當今中國姓氏2016年排行三百位後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駱姓郡望堂號 內黃堂:以望立堂

駱姓起源之郡望堂號

郡望

內黃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內黃縣。內黃曆史文化悠久,屬華夏文化發祥地。四千五百年前,華夏始祖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建都並安葬於此;距念三千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第十代王太戊、第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已均先後建都於內黃毫城,約百餘年,稱相土或故殷城,早於安陽殷墟;是春秋時期偉大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南北朝時期冉魏皇帝冉閔和唐朝時期大詩人沈全期的故里;是秦二世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項羽奪軍救趙“破釜沉舟”之地;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童年時代居住讀書的地方。漢朝時期,其地置內黃縣。曹魏時期,稱黃河以北為內,黃河以南為外,故有內黃、外黃之稱。黃河南岸有外黃和小黃,黃河以北稱內黃。1999年,內黃縣轄四個鎮、十三個鄉。到2000年,內黃縣轄六個鎮、十一個鄉。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譙陽郡:亦稱洛陽郡,主要是指今河南省的洛陽地區。殷商時期稱譙陽。西周時期開闢為成周,成為王朝的輔都,在東周時期成為周王室的正式都城。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始置洛陽縣,縣城以設在在洛水之陽(北岸)而名,當時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洛陽開始成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時期的曹魏國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該地,治所均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洛水北岸。南北朝時期的東魏政權正式設定為洛陽郡。東漢、三國魏、西晉、五代唐先後定都於此。新莽、唐、五代粱、晉、漢、周、北宋、金都以此為陪都。隋移治到漢城以西九公里處一帶地區。唐朝時期,洛陽郡的轄境曾一度抵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唐王朝的大周皇帝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東周、新莽、唐朝、五代後唐、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均以洛陽為都城或陪都,故而在中國歷史上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淩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曾改稱遼東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國末期,其地歸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內黃堂:以望立堂,亦稱相土堂、殷城堂。

會稽堂:以望立堂,亦稱山陰堂、紹興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稱三川堂、河內堂。

譙陽堂:以望立堂,亦稱洛陽堂、白馬堂、東都堂、成周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余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