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東海堂:以望立堂,臧姓郡望堂號

解讀百家姓臧姓。臧姓郡望堂號,其中東海堂:以望立堂。臧(Zāng)姓,在中國人口較少,按人口排名,臧姓排行為第215位,約佔漢族人口的0.03%。分別主要在山東、江蘇和河北等省市。

臧姓郡望堂號 東海堂:以望立堂

臧姓起源之郡望堂號

郡望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郯城縣:郯城縣歷史悠久,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昊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昊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西周時期封炎族首領於該地,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的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置為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壬辰,公元812年)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之後縣域有變,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隸屬臨沂地區。1994年11月10日撤銷楊集鄉、黃山鄉,設立楊集鎮、黃山鎮。1995年12月18日,撤銷高峰頭、廟山鄉,設立高峰頭鎮、廟山鎮。1996年7月3日,撤銷港上鄉、沙墩鄉,設立港上鎮、沙墩鎮。1997年6月4日,司家鄉更名為清泉鄉。2000年郯城縣轄十一個鎮、十一個鄉。2000年12月29日撤銷十里鄉、歸義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郯城鎮;撤銷大尚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紅花鄉;撤銷清泉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泉源鄉;撤銷高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馬頭鎮。如今,郯城縣調整為十一個鎮、六個鄉。

堂號

東海堂:以望立堂。

郯城堂:以望立堂,亦稱下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