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起名/列表

西藏名字的由來,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西藏全程是西藏自治區,是我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有著極其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我們生活的地方有著各種名稱,地名也是其中一個,你是否好奇過地名由來呢?

那麼,本期地名大全一起來看看西藏名字的由來。

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西藏名字的由來

漢文中的“西藏”(藏文為bod-ljong)一詞是指西藏自治區(藏文為bod-rang-skyong-ljong),簡稱為西藏。對於這一名詞的來歷,能夠解說清楚的人不很多。7世紀吐蕃王朝興起,統一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所以唐代漢文典籍用“吐蕃”來稱呼吐蕃王朝,同時也指吐蕃王朝所佔有的地域,有時還指吐蕃王朝的各部落。

作為族稱,“吐蕃”似乎應是藏文中吐蕃王朝的自稱bod的對應詞。元朝統一藏族地區後,將藏族地區歸入“西域”的範圍,元朝總稱西域各族為西蕃(或寫作西番),藏族被看做是西蕃之一,所以有時又被稱藏族地區為“西蕃”,有時又異寫為“西番”,這是在地名上第一次在稱呼藏族的“蕃”字的前面加上表示方位的“西”字,是後來出現“西藏”一詞的第一步,但是“西藏”卻並不是從“西蕃”或“西番”演變來的。

明朝對藏族地區基本上承襲元朝舊制。明末清初衛拉特蒙古固始汗聯合藏傳佛教格魯派統治青藏高原,因此清朝興起時是通過固始汗與藏族地區建立關係的。蒙古語稱藏族為土伯特,並稱安多一帶藏族為唐古特。清朝早期的文獻稱藏族為“圖白忒”或“唐古特”,清順治帝時稱藏巴汗為“圖白忒部落藏巴汗”,稱達賴喇嘛為“圖白忒部落達賴喇嘛”,這裡的“圖白忒”即源於蒙古語的“土伯特”,而蒙古語的“土伯特”又源於“吐蕃”,即源於藏族的自稱bod。到康熙帝時,清朝與藏族地區的關係進一步加深。

清朝逐步瞭解到藏族地區各個部分在政治、社會、民族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各部分的名稱也不相同。除繼續用“圖白忒”統稱藏族地區外,清朝將達賴喇嘛、班禪喇嘛所居之地沿用藏族的習慣稱為“烏思藏”、“衛藏”,後來又由“衛藏”一詞演變為“西藏”。

至於清朝為什麼在沿用“圖白忒”、“土伯特”、“烏思藏”、“衛藏”等詞之後,又造“西藏”一詞來指“衛藏”地區,文章說,“圖白忒”用作地名時泛指青藏高原,不適合用來專指衛藏地區,而“衛藏”中的“衛”字,與明清時代軍政機構中“衛、所”的“衛”字相同,也不宜用作某個地區的專名。藏文“衛藏”中的“衛”字恰與滿文中的“西方、西方的”(wargi)一詞的讀音相近,且衛藏地區又處在中國的西南部分,因此可能是“衛藏”一詞先在滿文中譯為“wargiDzang”,即“西方的藏”,再從滿文譯成漢文,即是現今常用的“西藏”一詞。

今查《滿漢大辭典》中,“西藏”一詞的滿文是wargits'ang,而“西城”一詞的滿文是wargihecen,意為“西邊的城”;“西域”一詞的滿文是wargiba,意為“西面的地方”。由此推測,是清朝的滿族君臣把“烏思藏”理解為“西面的藏”,稱之為“wargidzang”,翻譯成漢文時譯作“西藏”,這樣才出現了漢文的“西藏”這個地理名詞,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