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藏族名勝古蹟,鮮明的民族特色

我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之一,具有眾多名勝古蹟。名勝古蹟是古代存留至今的遺蹟,它是極具歷史意義價值的,它代表著古文明。如今各地名勝古蹟都成為人們旅遊的聖地,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蜂擁而至,而藏族名勝古蹟在藏族文化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1、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式建築,巍然傍立於拉薩市西北的紅山(紅山藏語稱“瑪布日”)。“布達拉”是梵語“普陀羅”之譯音,意為“佛教聖地”。

據《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宮室。後毀於雷電、兵亂,成為一般寺廟。經累世重修擴建,至清順治二年(1654年),五世達賴令第巴索南饒丹主持擴建工程,歷時8年竣工,建成白宮部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第巴桑傑嘉措又建紅宮部分,始具今日規模。布達拉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成為西藏地方的政治中心,而現已成為享譽世界的遊覽勝地。

2、大昭寺
  大昭寺坐落在拉薩市的中心區域,是西藏佛教信徒們心中的金色聖殿,同時也是藏漢民族友好交往的歷史印證。大昭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中葉,是西藏最早的木構建築,當時是兩層船形神廟。後經多次修繕增建,形成今天這樣佔地25,1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

3、小昭寺
  小昭寺坐落於拉薩市城區。為7世紀中葉文成公主督飭藏漢工匠建造。寺坐西向東,建築樣式原與漢族地區寺廟相似,後經幾次焚燬和幾次修復,原面貌消失殆盡。寺中正殿供有尼泊爾尺尊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8歲時的鍍金像。

寺內裝飾精美,壁畫、彩繪和金銀飾物甚多。壁畫多為佛像和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等,色澤豔麗,體態生動。小昭寺原為格魯派密宗經學院之一,舉堆扎倉僧人聚會誦經的場所。這座古寺一直深受藏族人民敬仰。

您還喜歡:
  “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漢族服飾文化
  被譽為“民族藝術之花”的苗族蠟染文化
  傳奇色彩濃郁的苗族醫藥文化
  漢族傳統刺繡工藝-顧繡文化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第2張

4、甘丹寺
  也稱噶丹寺,在西藏自治區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岸旺古爾山上。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興建,建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寺建在山頂及山坳處,規模相當龐大。樓群密佈于山上山下,巍峨壯觀。全寺分夏孜、繹孜兩個扎倉。

僧人定額為3300人。寺內主要建築是拉基大殿和赤多康等,殿內有彌勒像和宗喀巴的銅像,高大精美,另外還陳列著宗喀巴生前的法座(後豎錦緞傘蓋)。寺院內的司東陀殿裡還有宗喀巴肉體靈塔;赤多康則是宗喀巴當年生活居住的地方。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主甘丹赤巴也居於甘丹寺。甘丹寺與色拉寺、哲蚌寺合稱拉薩三大寺。

5、色拉寺
  色拉寺坐落在拉薩市北郊,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由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門徒繹欽卻傑興建。主要建築有結巴、滿巴、阿巴三個扎倉(經學院)。僧人定額為5500人。寺記憶體有繹欽卻傑從北京帶回的金寫藏文《大藏經》一部,還有旃檀木雕的十六尊者像一套以及銅鑄的菩薩像,這些都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6、哲蚌寺
  哲蚌寺位於拉薩市西北5,000米處,為宗喀巴的弟子繹央卻傑所建。全寺殿宇連線,規模巨集大,是拉薩三大寺院中最大的一座。寺內包括有果芒、羅色林、德央、阿巴四個扎倉(經學院)和錯欽大殿。錯欽大經堂可供七八千僧人同時誦經。寺西南方的甘丹頗章,約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五世達賴居住的地方。寺內收藏的歷史文物、佛教經典及工藝美術品非常豐富,所藏三部《甘珠爾經》極為珍貴。

您還喜歡:
  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
  回族“油香”習俗與文化
  苗族民間的藝術奇葩“反扳木鼓舞”
  妙趣橫生的滿族八旗文化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第3張

7、岡仁波齊神山
  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海拔6,714米(另說海拔6,638米),峰形像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可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加上特殊的山貌,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儼然威凜萬峰之上,極具震撼力和神威。所以,多少個世紀以來,崗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溼婆的天堂”(溼婆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發源於此。從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岡底斯山海志》、《往世書》等著述中的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8、瑪旁雍錯神湖
  瑪旁雍錯位於岡仁波齊峰東南20公里處,納木那尼雪峰北側,海拔4588米,面積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達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天氣晴好時湖水蔚藍,碧波輕蕩,白雲雪峰倒映其中,湖周遠山隱約可見,景色奇美。

許多宗教典籍和傳說中都曾記載描述過瑪旁雍錯。印度傳說中稱這裡是溼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瑪拉雅山的女兒烏瑪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傳說認為這裡是廣財龍神居住的地方。瑪旁雍措又稱瑪法雍措,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

9、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札達縣象泉河畔的土山之上,佔地約1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佛塔、洞窟遍佈全山,達600多座,地下有地道相通,外圍有石基城牆,城角有碉堡,周圍還有鐵甲、盾牌、箭桿等遺物。城中儲存較好的廟有5座,廟中的泥塑佛像和優美的壁畫仍在。

古格王國創建於公元10世紀前半期,當時吐蕃王朝已經衰亡,贊普朗達瑪的後裔尼瑪袞來到札達縣和佈讓、託林一帶建立古格王國。先後世襲16位王。古格王朝遺址對於研究西藏曆史和公元10世紀以來藏族古建築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您還喜歡:
  民族的生態建築之苗族吊腳樓
  民族色彩濃郁的滿族服飾文化
  最具文化價值的服飾-苗繡文化
  你所不知的中國漢族婚俗文化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第4張

10、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是藏語音譯,意即“寶貝園”或“珍寶園”(曾譯為“羅布嶺崗”、“隆市嶺卡”、“御東園”),位於西藏拉薩市西郊。始建於18世紀40年代。因七世達賴格桑嘉措曾常來此沐浴,於是修建了“烏堯頗章”(涼亭宮);後又修了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格桑頗章"宮殿。

此後,八世、十三世和十四位達賴進一步擴建了羅布林卡。現全園佔地面積為36萬平方米,共有房屋374間,主體建築除“格桑頗章”以外,還有“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兩座宮殿。這裡曾是達賴和達官貴人的避暑夏宮。民主改革後,開放為人民公園。

11、薩迦寺
  薩迦寺位於西藏自治區薩迦縣,以仲曲河為界,分南北二寺。南寺建在平原上,始建於元至元五年(1268年),是佛教薩迦教派的寺廟,薩迦派首領八思巴(1235-1280年)曾在此居住。建築群似城堡,四周築圍牆,四角建碉樓。主體建築為大經堂,高約10米,堂內四壁放著書架,藏有豐富的經書。

八思巴幼年隨叔父歸順大蒙古國,後受大元皇帝忽必烈重用,被封為"國師",管理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行政事務,並創制蒙古新文字--八思巴文。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受封為薩迦法王,晉升為帝師。北寺建在山坡之上,始建於宋元豐二年(1079年),主要建築有烏則拉康、雄雅小康和剛卡小康等佛殿。

12、桑耶寺
  桑耶寺坐落在西藏自治區札囊縣,建於8世紀中葉的赤松德贊王朝時期。主要建築有烏策大殿和紅、白、綠、黑四塔。大殿坐西朝東,四周有牆,牆內是迴廊。殿高三層,下層為藏式,中層起簷設斗拱,為漢式,最上層為印度建築風格。四座塔均建在大殿四角中分線的延長線上,距殿角10米。四塔建築形式都不相同,紅塔用磚石砌成,下方上圓;白塔與北京的北海白塔相似;黑塔如覆鍋三疊;綠塔則是由琉璃磚砌成,上置相輪寶剎,頗為精美。

您還喜歡:
  神奇的民間醫藥“壯醫”
  生動的滿族婦女旗頭與馬蹄鞋底
  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的強大民族“漢族”
  淵遠流長的壯族酒文化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第5張

13、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是黃教四大寺院之一,曾作為班禪駐錫之地。坐落在日喀則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寺院最初建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宗喀巴第八代弟子、被格魯派追認為第一世達賴的根敦珠巴為紀念去世的經師希饒僧格,聘請西藏、尼泊爾工匠在日喀則精心鑄造了一尊2.7米高的釋迦牟尼鍍金銅像。

為安放此尊大銅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權的資助下,於翌年秋季開始動工修建寺院,歷時12年將之置於該寺淨室內。當初,寺院定名為"崗堅典培",意為雪域興佛寺。後來根敦珠巴將其更名為“扎什倫布巴吉德經欽卻唐皆南巴傑娃林”,意為吉祥巨集固資豐福聚殊勝諸方州,簡稱“扎什倫布寺”,取“吉祥須彌”之意。

後幾經擴建,規模越益巨集大,並築有城垣。至明末(1600年),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卻吉堅贊擔任扎什倫布第十六任法臺之後,此寺就成為歷代班禪舉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14、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為世界最高山峰,海拔8,848米。位於東經86.9度,北緯27.9度,地處中尼邊界的東段,北坡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珠穆朗瑪,藏語意為“神女第三”。

早在1721年,中國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就精確地標出了珠峰的地理位置,並根據藏語名之為“朱姆朗馬阿林”(阿林系滿語,意為“山峰”);到了1771年,《乾隆內府輿圖》以“珠穆朗瑪”一名替代了“朱姆朗馬”;1858年由英國人額菲爾士主持的印度測量局測峰高度並用額菲爾士命名此峰,1952年中國政府正式命名珠穆朗瑪峰。

15、臧王墓
  吐蕃王朝時期藏王墓葬。在西藏自治區瓊結縣的木惹山麓和東嘎溝口。公元6世紀初,聚居在這一帶的雅隆部落統一了西藏。松贊干布繼位贊普後,遷都拉薩,把瓊結縣一帶視為吐蕃的發祥地。從6世紀末至9世紀,歷代藏王陵墓都建在這裡。

現墓區東西長2,076米,南北寬1,407米,面積約305萬平方米。現存墓葬16座。根據文獻記載及所出碑文,初步確認出松贊干布墓、芒鬆芒贊墓、赤德祖贊墓、赤松德贊墓、赤德鬆贊墓、赤祖德贊墓和朗達瑪墓等。墓葬封土多高於10米,大多以土、木、石夯築而成。墓群中封土最大的是赤德鬆贊墓,平面呈方形,邊長180米;封土最小的是朗達瑪墓,平面亦呈方形,邊長30米。

赤德鬆贊紀功碑位於赤德鬆贊墓南36米處,通高7.18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首頂為蓮座寶珠,碑首底部四角對稱浮雕四個飛天,飛天間浮雕升雲圖案,東西兩側中央浮雕太陽和月亮;碑正面刻有歌頌赤德鬆贊贊普一生功德的古藏文。松贊干布墓高約10餘米,有數十級石臺階通至陵頂,頂部建有祠廟,供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塑像。

您還喜歡:
  壯族民間藝術舞蹈文化之板鞋舞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民族文化:東鄉族的起源
  民族文化:漢族的由來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第6張

16、塔爾寺
  塔爾寺全名“袞本絳巴林”,意為“十萬金身慈氏洲”,簡譯“億佛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宗喀巴出生地魯沙爾鎮,離西寧市25千米,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當地僧人仁欽尊追嘉措為紀念宗喀巴,在此建一小寺。萬曆五年(1577年)他又建一彌勒佛殿,使寺院略具規模。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去蒙古土默特部時途經此寺,又囑託該寺住持尊追堅贊桑布擴建,始具今日規模。

17、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坐落在甘肅省夏河縣大夏河岸邊,是甘南藏族地區最大的寺院,與西藏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扎什倫布寺和青海塔爾寺合稱格魯派六大宗主寺。拉卜楞寺全名喜足論修興旺右旋吉祥寺,一度曾是甘肅、青海、四川等省藏族地區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下轄寺院108所,喇嘛總數達2萬之多。

其當年的重要地位,從寺本身巨集大的建築規模也可看出。拉卜楞寺為藏漢合璧建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嘉木樣一世活佛在蒙古和碩特部駐青海首領資助下主持興建。佔地近1,300畝,主要有大經堂、佛殿、昂欠(活佛宮阺)、札倉(經學院)和許多間僧舍。

18、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坐落在四川德格縣的德格印經院,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是中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德格印經院藏經版23萬多塊,共870部,數量之多為全國之冠。這些經版的內容豐富多彩,應有盡有。

除了有關佛教經典類藏書100部、經版15,000塊外,還有醫學類、工巧類、天文數學類、傳記類、文法類、歷史類、文學類、道德修養類、綜合類藏書700多部,經版22萬塊。除此之外,院中還藏有極其珍貴的畫版200多塊,其中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梵文、尼泊爾文、藏文對照的《般若八千頌》經版,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您還喜歡:
  民族文化:滿族的由來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來
  淺談東鄉族的風俗習慣
  淺談蒙古族的習俗文化有哪些?

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勝古蹟 第7張

19、文成公主寺院
  文成公主寺院在青海省玉樹縣結古鎮南約50千米處。寺內緊靠山腳的石灰岩峭壁上,刻有九尊像,正中為文成公主,高3米,鳳冠錦衣,端坐於蓮花座上,座下是兩隻背向的獅子;兩旁是八個侍者像,各高2米,也站在蓮花座上,手執劍、缽、瓶、花等物。當年文成公主進藏,經過這裡短暫停留,在當地傳授耕織,所以,一直懷念她的藏民為她建造了這座寺院。

20、九寨溝
  中國著名風景遊覽勝地。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在蒼茫的原始森林中,散佈著大小不等的100多個高山湖泊,相傳這是男神山達戈向女神山沃諾色莫求愛時送給她的100多面鏡子。在湖邊林中,有珍貴的大熊貓的足跡,有金絲猴的蹤影,到處鳥語花香,宛如世外桃源。

特別是沃諾色莫山旁的五花海,湖呈圓形,景色綺麗,據傳是沃諾色莫女神梳妝時使用的鏡子;還有諾日朗瀑布,高20多米,寬達100多米,來無影,去無蹤,只聞轟鳴聲,不見瀑布流。由於這裡有多種珍貴的動植物、奇美絢麗的湖光山色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遂被列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21、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又稱太子雪山,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東北約10千米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是康巴藏族人民心中的聖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省境內的第一高峰。

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祕莫測而聞名於世,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讚歎卡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的山"。中日登山隊曾連續三次攀登,均未能到達峰頂。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

其中屬明永恰冰川最為壯觀奇麗,該冰川從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帶,長達8,000米,寬500多米,面積有73.5平方千米,因而成為世界上稀有的低緯度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

您還喜歡:
  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擺手舞
  維吾爾族文化的一抹重彩:曆法
  獨特的建築文化:維吾爾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