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常德十大景點之澧州古城牆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景,更有不一樣的特色。常德位於湖南,常德米粉是常德的獨特風味小吃,因為它已經歷史悠久了。而在我看來常德更為誘惑是常德別具特色的風景。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城市文化一起來了解下常德十大景點之澧州古城牆。

常德十大景點之澧州古城牆

澧州古城牆
  澧州古城牆,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明洪武五年(1372)澧州府治從新城(新洲)遷現址。總督肖傑壘土為城,後多次潰於水患,明永樂二年(1404),甕以磚,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牆,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外有護城河。歷經明景泰、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間的多次修補、加固。城牆基均用條狀青石壘築,牆體砌青磚,中間填土夯實,設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門、金牛們、北門六門,上建門樓。2006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372年(明洪武五年),澧州府治從新城(新洲)遷現址,總督肖傑壘土為城,後多次潰於水患;明永樂二年(1404),甕以磚,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牆,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外有護城河;歷經明景泰、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間的多次修補、加固。城牆基均用條狀青石壘築,牆體砌青磚,中間填土夯實,設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門、金牛們、北門六門為單圓拱,上建門樓,門樓護城河上架有吊橋。

民國時期,由於水患、戰亂,古城垣遭毀。民國24年(1935)6月初5日,澧、澹、涔三水齊發,城破堤垮,損失慘重。民國32年,日軍入侵縣城,東門和大西門城垣被日軍飛機炸燬數處。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為防水患,1950年發動群眾整修敵樓拐至大西門外城牆,後又經幾次修繕。澧州古城牆均用條石、青磚和石灰桐油材料疊砌而成,基腳均用條石,石與石之間,鑿有束腰形的深槽,澆上鐵水銜接加固。牆體中間填土夯實,設有六門(東門、北門、金牛門、西門、南門、小南門),門道均為單圓拱,並建有門樓、門樓前護城河上架有吊橋。至今只東南城牆保持較好,即東起敵樓拐,西南達澧縣一中長約2000米

在小南門和東門之間城牆上有澧浦樓,又名遇仙樓,俗稱八方樓。《直隸澧州志》載:相傳南宋乾道年間,太守喬遜在此遇見呂洞賓,便建八方樓,在樓西滄堰之上相應建有遇仙橋。八方樓平面呈八角形,系三層木架結構建築,內建旋狀木梯,樓頂為三重簷攢頂式,布綠色琉璃瓦,頂端置葫蘆瓶寶頂。

滄堰位於八方樓西北30米,平面呈八方形,面積約1600平方米,堰中有遇仙橋及橋中亭。遇仙橋南北走向,九曲折橋,橋墩14個均儲存完好。

TAG標籤:常德 景點 古城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