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杭州餐廳推出刷臉支付,靠臉就能吃飯了

說到刷臉支付這個高科技,有其好處也有其不好的地方,好的是更加的方便了,連手機都不用拿出來了。但如果一個人的臉型有了較大的改變的時候還能識辨的出來嗎?本期的城市文化,為你解析。

靠臉就能吃飯了 杭州餐廳推出刷臉支付

9月19日,顧客正在餐廳自助點餐。近日,杭州一家餐廳首次推出刷臉支付服務,使用者開通該項功能後只需繫結手機號,通過支付平臺刷臉即可完成交易,再也無須擔心付款時手機沒電或者忘帶的尷尬。

2015年,馬雲在德國向領導默克爾展示“刷臉支付”
  5月18日,一段支付寶刷臉支付的視訊流傳於網路。視訊中的女子在某終端上利用支付寶結賬,不需要手機,也不用輸入賬號,僅靠刷臉和輸入手機尾號即可確認。

對此,螞蟻金服生物識別負責人陳繼東表示,支付寶已經完成“刷臉支付”從實驗室到商用的最後一步,該產品不久就能上線,隨著支付寶將這一技術投入商用,刷臉支付和人臉識別將被更多的人所使用、瞭解,從而加速產業的發展。

自從有了方便快捷的二維碼支付,錢包已經不再是出門購物的必備品了。雖然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在使用者身份識別的系統中,但由於技術成熟度的問題,刷臉支付還有很大的風險性。何時生物識別技術才能真能讓我們放下手機,安心刷臉呢?

其實早在2015年3月,在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資訊及通訊博覽會上,馬雲就現場演示了“SmiletoPay”,即“刷臉支付”。該支付認證技術由螞蟻金服與Face++合作研發。

可惜的是,當時外媒表示,技術還不成熟,實現起來還是有難度;同年,支付寶在釋出9.0版本時引入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使用者刷臉登陸:你拿起手機,對著鏡頭拋個媚眼,搖一搖頭,就能直接登陸。

隨後百度、騰訊以及一些商業銀行也上線了類似識別的技術,但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使用者登陸、支付風險校驗等,真正的刷臉支付還沒有實現過。

其實,與“刷臉登入”相比,“刷臉支付”難度會更高,這也是這一技術遲遲沒有商用的原因。

央視在今年的315晚會上曾曝光過刷臉登陸的風險問題,作為新興事物,生物識別確實引發了人們對於風險的擔憂。如何確保金融級的精準度?如何在非面對面情況下確保生物特徵來自於真人?如何保護使用者生物特徵不被洩露?

刷臉支付靠譜嗎?
  就支付這件事而言,生物識別既能解決一定的痛點,也能帶來很大的便利。使用者不必記住那麼多複雜、繁瑣的密碼,也減少了實地驗證的必要性,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我們經常聽到使用者資料洩露等新聞,往往是使用者在多平臺統一密碼導致的,又叫“撞庫”。這是極其不靠譜,不安全的。而如果在不同平臺使用不同密碼,使用者又常常記不住。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也使使用者不必實地去辦理,可以遠端操作。

例如支付寶使用的兩個入口:正常登陸、安全中心。目前的應用有高風險支付、修改密碼、實名認證等48個場景使用刷臉驗證。一些銀行也在嘗試將生物識別技術引入到自己的APP中,提升安全程度,也增強便捷性。

當然,目前生物識別還不能取代密碼,而是在密碼的基礎上再加一把安全鎖,通過增加生物識別的環節,讓支付更安全。

TAG標籤:支付 餐廳 吃飯 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