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贛州古城牆的特點,贛州古城牆故事

  江西贛州不僅因山水秀麗而聞名於世,更由於這座古老城市因完好儲存了自宋代沿襲至今的三千多米的古城牆而聞名遐邇。那麼,贛州古城牆的建築歷史是怎樣的呢?今天的江西文化版塊,就帶你一睹贛州古城牆的雄偉風采。

贛州古城牆故事,贛州古城牆的特點

贛州古城牆,始建於漢代,距今有二千年的歷史,經過南宋至民國曆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牆,而且護城河、牆垛、城樓、警鋪、馬面、炮城等設施齊全,整個城池當年共有西津門、鎮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湧金門5座城門,其中前3座城門還有二重或三重甕城。而現存保留下來的城門,有北門、西津門、建春門、湧金門4座;儲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臺和西津門炮城,整段古城牆長有3600米。

現儲存較完整的古城牆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創始人是孔子第46代孫孔宗翰。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孔宗翰擔任贛州知州,為了解除江水年年灌城的災害,他用鐵水澆固城牆石基,用磚石全面改砌城牆,逐漸把土城牆改砌成磚石城牆。這段古城牆,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牆,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牆之一,城牆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3.6公里,垛牆、炮城、馬面、城門都儲存完好。

風流倜儻的孔宗翰還特意在三水交匯處的城牆上砌建了一座石樓,營造起一處可以讓官宦大吏、文人雅士們觀景品茗的地方,這位風流才子的遠見卓識,引出了後來蘇東坡數訪虔州,為八境臺賦詩作序的歷史佳話。

此後的幾個朝代,贛州古城牆的修繕和加固都不曾停止,而在清朝咸豐年間,為了防止太平軍攻城,又在贛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興建了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境臺5座炮城。正因城池非常堅固,又有江水相助,使贛州易守難攻,遂有“鐵城贛州”之稱。

贛州古城牆的一大建築特色,就是在古城牆上保留有數以萬計的帶有文字的城磚,這種磚被稱為銘文磚,上面載有不同時代的不同內容,主要是“某某年、某某督造、某某窯燒造”之類的建築記錄。

據贛州市博物館統計,贛州古城牆共有各種不同內容的銘文城磚521種,最早的一種銘文磚記有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最晚的一種銘文磚記於民國四年(1915年)。這些銘文磚一直保留至今,記載著贛州古城的興衰、嬗變,成為一部獨特的記載贛州歷史的巨集篇巨著。

結束語:贛州古城牆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其建設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的城市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時至今日,它不僅成為贛州,乃至江西的旅遊名片,而且至今還依然為贛州的防洪系統發揮重要作用。

TAG標籤:古城牆 贛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