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太刺激了!,國內十大探險路線

對於一些徒步行者來說,最刺激,最有意思的就是哪些值得探險的地方,不僅能欣賞到祖國的風光,還能夠滿足自己的慾望,一些膽大的人,就喜歡去挑戰自己,國內有不少能探險的線路,前十位是你一定要去的。本期的旅遊文化帶你去了解。國內十大探險路線。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十大探險線路第十名:瀘沽湖女兒國探險——尋找奇異的風俗民情(探險地:瀘沽湖)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如果當你知道有一個地方現在還繼續維持著母系社會,生命的延續是通過一種叫做“走婚”的方式,你會是什麼反應?我的第一反應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然後就是想到那裡去看看。這個地方叫瀘沽湖,她還有另一個美麗的名字--女兒國。因為這裡道路不平,民俗風情特異,到這裡來旅遊,往往還是會冠以探險的名頭。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該湖俗稱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魯枯湖,湖面海拔2685米,湖泊最長9.5公里,寬7.5公里,最大水深70米,平均水深40米,面積49.5平方公里,蓄水9.5億立方米。

瀘沽湖屬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由一個西北東南向的斷層和兩個東西向的斷層共同構成。

瀘沽湖屬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理塘河水系。瀘沽湖入湖河流共18條(雲南部分11條,四川部分7條),湖水經東側的大草海注入鹽源縣境內前所河,再注入蓋祖河(下游稱永寧河),再注入臥龍河(又名臥落河、鹽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後排入長江上游幹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礱江。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勒得海、魯枯湖,因西岸鹽源縣元、明、清三代設左所土司千戶所,解放後設左所自治區,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為四川、雲南兩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線比雲南的湖岸線長約佔2/3。

瀘沽湖是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第一為中朝交界處的長白山天池,第二為雲南昆明滇池東南面的撫仙湖),平均水深大於40米,最大深度93.5米。

瀘沽湖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於橫斷山塊斷帶和康滇臺北斜交界地帶,形成時期較新,為第四紀中期新構造運動和外力溶蝕作用而形成。瀘沽湖是一個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由一個西北東南向的斷層和兩個東西向的斷層共同構成。瀘沽湖流域屬巴顏喀拉地槽區,金沙江褶皺系,湖區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層發育,第四紀地層僅見湖邊之砂礫層,無典型的湖相沉澱,湖周斷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穀地型到處可見,湖盆系由斷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於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湖盆四周群山環抱,湖岸多半島、岬灣。

在地貌區劃上屬橫斷山系切割山地峽谷區,橫斷山北段高山峽谷亞區和滇東盆地山原區,滇西北中山山源亞區交界地帶。瀘沽湖湖岸多彎曲,形成深淵的小港灣,湖中有大小島嶼七個,都是石灰岩殘丘。

沿湖有四個較大的半島伸入湖中,其中由東至西伸到湖中的長島長達四公里,面積六平方公里,把湖面阻隔成馬蹄形。東部湖底有長形深槽,北部和長島兩側的湖坡陡峻。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2張

十大探險路線第九名:兩江源頭科考探險——為了我們的母親河(探險地:兩江源)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和長江都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大片的冰塔林就是它們的源頭,在源頭幾十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100多個小水泊,有著誘人地自然風光。但是,現在這裡的生態已經開始變的惡劣,沙化已經開始蔓延,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瞭解母親河的源頭,保護母親河的源頭。黃河與長江的源頭地處青藏高原,自然條件惡劣,適合探險,不適合休閒旅遊。

巴顏喀拉山位於青海省中部偏南,是龐大的崑崙山脈南支的一部分,走向為西北----東南,西接可可西里山,東連岷山和邛崍山。舊稱巴顏喀喇山,蒙古語意為“富饒的青色的山”。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佔木鬆”,即祖山的意思,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主峰位於瑪多縣西南、巴顏喀拉山口西北,藏語名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

黃河發源于山脈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約古宗列盆地及黃河源區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山勢和緩,山前遍佈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北麓的約古宗列渠是黃河源頭所在,南麓是長江北源所在。巴顏喀拉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黑)色的山”。

巴顏喀拉山屬於大陸性寒冷氣候,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5℃左右,因而許多5000m左右的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而溫暖季節則比較短暫,一般只有三個多月時間,而且氣溫較低,即使是盛夏季節,最高氣溫也不過10℃左右。推薦:黃河決口,黃金萬斗的河工堵口

冰塔林的簡介
  冰塔林是一種罕見的珍稀的景觀。在海洋性冰川上不能形成冰塔林,因為它冰溫高、消融快、運動的速度也快,冰塔林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細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陸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現冰塔林,而且還要在中低緯度的地區,高緯度地區的冰川上也不能形成冰塔林。

在珠穆朗瑪峰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佈著548條大陸型冰川,冰川上就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

根據最新科學考察顯示,珠峰東絨布冰川末端的冰塔林已經退縮到海拔5800米高度。冰塔林的退縮充分的印證了全球暖化的事實。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3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八名:茶馬古道探險——滇藏地區的“絲綢之路”(探險地:雲南、西藏)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茶馬古道是古代聯絡雲南與西藏的一條通道,在歷史的演化中曾經擁有輝煌的一頁,然而時過境遷,今日的茶馬古道只剩下眾多的遺址和古蹟。茶馬古道到底指的是那條道路,到底留下了什麼?這都需要我們去挖掘。滇藏複雜的地形,曲折的歷史,將為茶馬古道的探索帶來不小的困難,但是象麗江這樣的古道明珠,將是你探險路上最大的動力。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發展起源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

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分類
  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
  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

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闢的。《明太祖實錄》(卷251)記載:“秦蜀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思藏,五千餘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無此。”足以說明當時茶葉需求量之大,範圍之廣;

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
  陝甘茶馬古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新唐書·隱逸列傳·陸羽傳》載:“(中唐)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駱駝。而茶、馬,指的是販茶換馬(這裡的茶和馬均是商品)。

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始於唐代,由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由於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割槽域,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稱為---蹚古道。茶葉來源:一是陝南茶,陝西南部屬漢水流域,是古老的巴蜀茶區,《華陽國志》記載,3000餘年前,陝南的巴人就栽植茶樹,飲用茶葉,並向朝廷進貢茶葉,是中國茶葉原生地和茶文化發祥地。二是南方茶,在湖南安化等地收購茶葉,運至涇陽,加工成便於運輸的磚茶。

川藏茶馬古道是陝康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絡必不可少的橋樑和紐帶。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4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七名:秦嶺探險——穿越中國氣候的南北分界線(探險地:陝西)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古來,人們就因秦嶺割斷了關中與蜀和楚的往來,而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中修建了眾多的棧道。這裡山高林密,生態保持完整。從關中出發,穿越秦嶺,橫跨中國氣候南北分界線,走過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群,踏著羚牛、孤狼的足跡步入無人的蒼原……這些都是秦嶺探險的意義。

秦嶺的簡介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而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長約1600多公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推薦:中國十大城市地標性建築物,一座建築一座城

地質形成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於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時期的沉積。在距今3.75億年的加里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億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時,秦嶺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疊紀時,因距今1.95億年的印支運動的影響,秦嶺與海完全隔絕,雄偉的身姿基本成型。進入中生代以後,秦嶺林區以剝蝕為主,是周圍低窪地區的供給地。距今約8千萬年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秦嶺的演變,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後的變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疊紀時期,中秦嶺和南秦嶺地區形成了褶皺山隆起帶,成為一個廣闊的侵蝕地區;以南和巴山地帶,是一個廣闊的沉降地區;北秦嶺(包括渭河斷陷谷地)是介於中、南秦嶺剝蝕地區與鄂爾多斯沉積區之間的過渡地區。當時,南秦嶺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嶺的河流往北流入鄂爾多斯內陸盆地。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5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六名:穿越大海道——日體驗從西域進入中原(探險地:敦煌、吐魯番)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從敦煌往西,到吐魯番,共500多公里的路途,構成了絲綢之路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段——大海道。這裡彙集了古城堡、烽燧、驛站、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化石山、海市蜃樓、沙漠野駱駝群、以及眾多罕見的地理地貌。如果從吐魯番出發、穿越大海道到敦煌,你會深刻的體會到民族風情之間的差異和不同美麗。穿越大海道,最大的障礙莫過於經過這裡的無人區,但是走完大海道,你也會深刻的體會到絲綢之路留下的無盡美麗。

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道路。它的開通和使用始於漢代,唐代以後官方的利用趨於停止,大海道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停留於歷史記憶中的絲綢之路古道。絲綢之路作為古代溝通中西方文明的通道,因其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巨大作用,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絲綢之路絕大多數路段已經被逐漸揭開歷史的面紗,惟獨大海道的具體路線仍然湮沒在歷史塵埃之中。

基本認識
  從敦煌往西到吐魯番,共500多公里的路途,構成了絲綢之路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段--大海道。沿途彙集了古城堡、烽燧、驛站、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化石山、海市蜃樓、沙漠野駱駝群、以及眾多罕見的地理地貌。

從吐魯番出發、穿越大海道到敦煌,你會深刻的體會到民族風情之間的差異和不同美麗的風景。穿越大海道,最大的障礙莫過於經過這裡的無人區,但是走完大海道,你也會深刻的體會到絲綢之路留下的無盡美麗。推薦:不去都可惜了!中國十大旅遊城市排行

歷史作用
  運輸捷徑
  從敦煌到吐魯番或樓蘭,在地圖上觀看呈一條直線,直接距離只有500公里左右,比繞道伊吾路要近整整500公里。如果從敦煌走伊吾路到吐魯番,路程是1000公里,從大海道出發可以節省一半的路程。儘管大海道這條路險惡異常,連生命異常堅韌的芨芨草和紅柳也難以尋覓,但心有不甘的軍隊、傳道僧侶、商隊經過。

軍事通道
  歷史記載,北朝隋唐時大海道除平時使用外,若逢伊吾路上“遭賊動亂”或出現緊急軍情時,還每每作為通往敦煌以至中原的另一條徑路而發揮其特殊的作用。如北魏時柔然曾幾次逼近、佔據伊吾,隋時突厥興兵伊吾,均迫使伊吾路斷,大海道無疑當取而代之,擔負起更為重要的交通職責。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所出西州都督府牒文:

“北庭大賊下,逐大海道”,此事約發生在開元二年(714年)前後,北庭大賊恐指西突厥。《西州圖經》“新開道”(西州通伊州的南道)條:“今見阻賊不通”,此約發生在乾元(758-760年)之後,“賊”當指吐蕃。伊州路阻,大海道即成了通向敦煌的唯一道路。

開發意義
  “大海道”是漢唐西域史中某些時期賴以維繫西域與祖國統一的紐帶,其重要的歷史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大海道”的探明,必將促進揭示與此有關的歷史事件之謎,推動西域史研究的進展。同時“大海道”的探明,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海道擁有地緣優勢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在西部大開發的形勢下,對吐魯番和敦煌(以及新疆腹地和河西走廊)間的交通和經濟的發展,均具有潛在的戰略價值。

經過實地探查確知,從迪坎兒至敦煌玉門關遺址的直線距離僅400公里左右,路面能通行汽車,只要做好相應準備,途中無飢渴之苦。在現代的條件下,“大海道”不僅遠沒有古人說的那麼可怕,而且沿路富於刺激性的獨特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不時出沒的野生動物,還可大飽眼福,觀景寓教,別有一番情趣。

因此,“大海道”無疑是未來探險旅遊的好去處。因而促進對“大海道”的綜合開發利用,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使“大海道”成為造福於民的新絲綢之路。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6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五名:徒步三峽——也許這是最後一眼(探險地:重慶、宜昌)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各種媒體上宣傳三峽的資訊非常多,因為許多三峽的景觀在三峽截留之後將永遠的沉沒在水底,為了這最後一眼的三峽,人們便計劃著去三峽看看。然而一篇題為:專家提醒“不可貿然徒步三峽”的報道,再次提醒大家,三峽探險,尤其是徒步三峽,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後行的事情。

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干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宜昌。除了著名的長江三峽外,全國各地多條河流上都有名為三峽的景點。另有以三峽為題材的詩作。

簡介
  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衝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即長江三峽。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其中瞿塘峽位於重慶奉節境內,巫峽位於重慶巫山和湖北恩施州巴東兩縣境內,西陵峽在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境內。四百里的險峻通道和三個動聽的名字,容納了無盡的旖旎風光,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

長江三峽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名勝古蹟:白帝城、黃陵、南津關孫夫人廟等,它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句猶然在耳,在都市生活的喧囂擾攘中,你可以抽個時間像古人那樣,乘一葉扁舟順江而下,看白雲流水悠悠,兩岸青山如黛,隨口吟一首詩,昂首唱一曲漁歌……

三峽地跨重慶湖北兩省市。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裡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巨集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長江三峽為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裡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在三峽大壩所在的西陵峽南岸——秭歸,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裡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蹟,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裡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推薦:畢生一定要去的:中國十大最美城市

地質演變
  由於不同地區的巖性,三峽有峽谷和寬谷之分,峽谷多位於石灰岩地區,其地岩層質地堅硬,抗蝕力較強,因而河流對其兩岸侵蝕較弱,但垂直裂隙比較發育,水流趁隙而入,對底部侵蝕。隨河床逐漸加深,兩岸坡谷岩層逐漸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懸崖峭壁。而當河流經過比較鬆軟、抗蝕力較差的砂岩和頁岩地區時,河流向兩旁侵蝕作用加強,便形成寬谷。

關於三峽的具體形成有不同說法,地理地質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距今7000萬年以前,在燕山運動中,川東和鄂西一帶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它們由西南-東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這些山脈與北面的巴山之間是一個東西相對低凹的地帶,古長江的峽江段便沿此低凹帶向東流去。而隨著該地區地殼的繼續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劇烈,最終形成三峽。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7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四名:高黎貢山-怒江探險——走進人類文化公園(探險地:怒江)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在中國的西南角,地形複雜,民族眾多,自然環境獨特,造就了眾多適合探險旅遊的地方。高黎貢山-怒江探險一線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這裡有許多地方長時間與世隔絕,更顯的神祕莫測。探險者的腳步,攝影家的鏡頭,都一併伸了過來,人們都期望在這裡能發現新的東西。

高黎貢山屬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西部斷塊帶,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碰撞及板塊俯衝的縫合線地帶,是著名的深大斷裂縱谷區。山高坡陡切割深,垂直高差達4000米以上,形成極為壯觀的垂直自然景觀和立體氣候。鬼斧神工塑造了無數雄、奇、險、秀景觀,像銀河飛濺、奇峰怪石、石門關隘、峽谷壁影等一幅幅壯景。

高黎貢山簡介
  高黎貢山又名高良公山、高黎共山、崑崙岡、分水嶺。高黎貢山名稱的由來:高黎(又叫高麗或高日)是景頗族一個家族名稱的音譯,“貢”為景頗語,是“山”的意思。高黎貢原意為“高黎家族的山”,後來的漢族按自己的習慣在“高黎貢”後加又加“山”,最後形成高黎貢山的名稱,“高黎貢山”最早始見於唐代著名學者樊綽在其所著的《蠻書》。

高黎貢山素有:“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生命的避難所”、“野生動物的樂園”、“哺乳類動物祖先的發源地”、“東亞植物區系的搖籃”、“人類的雙面書架”的美稱。

地處怒江大峽谷,坐落於怒江西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東西寬9千米,南北長135千米,總面積12萬公頃。山勢陡峭,峰谷南北相間排列,有著極典型的高山峽谷自然地理垂直帶景觀和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這是橫斷山脈中的一顆明珠,森林覆蓋率達85%,高山峽谷複雜的地形和懸殊的生態環境,為各種動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條件。

高黎貢山被稱為“世界自然博物館”和“世界物種基因庫”。“植物活化石”桫欏撐起一片天地,延續著恐龍的“綠色夢”;“世界杜鵑花王”,最古老的一棵樹齡達280多年,整棵花樹佔地500平方米。高黎貢山有扭角羚、蜂猴、綠孔雀、白眉長臂猿、孟加拉虎等2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這裡生息繁衍,還被譽為“野生動物的樂園”。推薦:中國十大夜景城市,太美了

地形特徵
  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中最西部的山脈,山高及寬度均較雲嶺、怒山為小。高黎貢山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使之無論是在氣象學還是生物學上,都具有從南到北的過渡特徵。

高黎貢山北段位於西藏自治區境內,稱伯舒拉嶺,山體作北偏西走向。進入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後,稱高黎貢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約3500米。其中,以北段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約2000餘米。

怒江簡介
  薩爾溫江,中國稱怒江。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又稱潞江,上游藏語叫“那曲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內部,由怒江第一灣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入雲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從河源至入海口全長3240公里,中國部分2013千米,雲南段長650千米;總流域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中國部分13.78萬平方千米;徑流總量約700億立方米,省內流域面積3.35萬平方千米,佔雲南省面積8.7%。怒江六庫也成為了中國唯一一條沒有建造水電站的河流。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8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三名: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穿越死海(探險地:新疆)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塔克拉瑪干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一望無垠地沙漠和充滿艱險的環境,吸引了許多探險旅遊者。不過聽說隨著沙化的加劇,這個本來世介面積第二的沙漠已經逐步“逼近”世界第一了,這可不是什麼好訊息。其實塔克拉瑪干中最讓人心驚肉跳的莫過於死海,如果穿越了死海,無疑將是一次成功的探險。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這裡,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位置
  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餘公里,南北寬約400多公里,總面積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故被稱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65萬平方千米),流沙面積世界第一。

地貌
  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達1200~1500米,在東部和北部則為800~1000米。沙丘最高達200米。也有資料顯示,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腹地被評為中國五個最美的沙漠之一。由於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為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祕的色彩。

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丘型別複雜多樣,複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變幻莫測。推薦:中國十大城市民風彪悍排行榜,叼炸天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側翼為雄偉的山脈:天山在北面,崑崙山在南面,帕米爾高原在西面。東面逐漸過渡,直到羅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脈之間,則是由卵石碎屑沉積物構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幾百米厚的鬆散沖積物形成的。這一沖積層受到風的影響,其為風所移動的沙蓋厚達300米。風形成的地形特徵多種多樣,各種形狀與大小的沙丘均可見到。

較大的沙丘鏈幅度可觀:高30~150米,寬240~503米,鏈間距離0.8~5公里。風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米。在沙漠的東部和中部,以中間凹陷的沙丘和巨大、複雜的沙丘鍊形成的網為主。

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東面)亦屬常見,橫貫與縱向(指風)的地形形式共存。這樣一種風形成地形特徵的多樣形,是盆地風複雜狀況的一個結果。

氣候
  塔克拉瑪干沙漠,系暖溫帶乾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

東部地區7月份平均氣溫為25℃。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9~-10℃,冬季所達到的最低溫度一般在-20℃以下。全年有1/3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由於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佔80%以上。

據測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里。

西部地區夏季盛行北風和西北風。這兩種氣流在位於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會後,造成複雜的環流系統,這一點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狀上。

春季,當地表沙變暖時,上升氣流發展,東北風特別強烈。在此期間,強颶風塵暴常常發生,使大氣充滿沙塵,可高達海拔3962米。從其他方向來的風也將塵霧揚入空中,幾乎終年籠罩著塔克拉瑪干沙漠。

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80度,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9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二名:樓蘭古國-羅布泊絲路探險——踏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探險地:新疆)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同樣是在新疆,與塔可拉馬乾相比,對於探險者來說,羅布泊-樓蘭一線,也許是因為發生了太多故事,所以就更具吸引力了。如果把羅布泊的故事來個年曆排序,將會有一長串,遠的的有樓蘭古國和樓蘭美女,近的有餘純順。那些探險成功喜不自勝的人們,我們先不必提及,只是那些探險不歸的人們需要我們哀思和紀念。

羅布泊(LopNor),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羅布泊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爾後來經過地質工程者的改造,這裡變成了“希望之城”。

先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稱之為“幼澤”,也有稱泑澤、鹽澤、蒲昌海等。羅布淖爾系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彙集之湖。在塔里木盆地東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的最低處,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致上游來水減少,直至乾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地理情況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納木錯成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佈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在已經結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布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

歷史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18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被分割成幾塊窪地。

漢朝時期這裡曾經有一個人口眾多,頗具規模的古代樓蘭王國。它於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曆史。它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此後,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而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推薦:崛起只是分分鐘!中國十大新興城市排行榜

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嘗試,但在此之後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黃沙滿途,行旅裹足;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至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裡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

國內十大探險路線,太刺激了! 第10張

十大探險線路第一名:雅魯藏布大峽谷探險——進入人類最後的密境(探險地:西藏)
  冒險指數:★★★★★
  人文指數:★★★★★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和最長的峽谷,堪稱世界上峽谷之最,被譽為“人類最後的密境”。到這樣的地方去探險,將面對高海拔、高艱險等多重困難的考驗,需要的不僅僅是毅力。它需要生理、毅力、人類智慧和團結協作,需要充分的準備和科學的計劃,而這些,都是人類不斷探險、進取所需要的。

中國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彙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

基本資訊
  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其深度、寬度名列世界峽谷之首,更以其豐富科學內涵及寶貴資源而引起世界科學家的矚目,世界最大降水帶分佈在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熱帶氣候帶和自然帶分佈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因此這裡是地球系統中層圈耦合作為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實驗室。

峰與拐彎峽谷的組合,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十分罕見,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觀。其實,大拐彎峽谷是由若干個拐彎相連組成的。

峽谷北側的加拉白壘峰也是冰川發育的中心,其東坡列曲冰川是一條大型的山谷冰川,從雪線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1850米高。在大峽谷水汽通道北行的當口部位念青唐古拉山東段北坡,有卡欽冰川,長達33千米;帕隆藏布上游的來姑冰川,長達35千米。它們都是我國海洋性溫性冰川中較長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中,最低可以達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構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第四世紀中,這裡的山地發育過多次冰川作用,遺留下完整的古冰川U形谷,谷底平原密集的冰丘陵像一座座墳冢,這正是水汽通道特定環境下古冰川作用的堆積遺蹟。

在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條綠色通道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一一雅魯藏布江河谷一直向東南方向伸展。年降水量達4500-10070毫米;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2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推動許多熱帶動、植物分佈向北推移;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促進了喜馬拉雅山脈南北生物的混合與交流這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為許多古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推薦:來了就不想走了!中國十大魅力城市

地質地貌
  大峽谷地區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祕色彩的地區,因其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被科學家看作“開啟地球歷史之門的鎖孔”。因此,大峽谷地區的地質調查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主力軍之一。

地質、水文、植物、昆蟲、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和數千種標本樣品,為大峽谷的資源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僅確認了雅魯藏布江幹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數量和位置,而且發現了大面積瀕危珍稀植物——紅豆杉、昆蟲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蟲。

科學考察證實,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山地,是“植物型別天然博物館”、“生物資源的基因寶庫”。同時,大峽谷處於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俯衝的東北擠角,地質現象多種多樣,堪稱罕見的“地質博物館”。

雅魯藏布大峽谷對世人有著神奇的魅力,獨特的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們祖國的珍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珍貴自然遺產。

TAG標籤: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