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北京,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也是我們國家中心的城市。北京是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一,擁有六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專案數量最多的城市。那麼,大家知不知道北京的城市文化呢?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北京各地的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後,在堯封帝,此後在蘇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建築歷史文化:
  傳統建築
  北京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巨集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

皇家建築
  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裡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巨集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天壇以其佈局合理、構築精妙而揚名中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四合院和衚衕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佈局的北方傳統住宅的統稱。北京四合院源於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

廟宇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佈京城,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臺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第2張

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指元、明、清時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體育場·鳥巢的都市計畫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午門,紫禁城,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鐘樓。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佈。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樑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後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甕城、角樓、敵臺、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

京劇
  地道的中國國粹。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藝術
  中國傳統藝術家張師曾:原名:師曾,現居北京。書畫大師範曾先生的大弟子張師曾,開以畫入書法以書法入畫的歷史先河,中國古典傳統人物畫的領軍人物。

飲食文化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內地之首。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麵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麵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

北京的文化精神:
  “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最重要特徵。北京市民歷來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五四”運動、“七七”事變、開國大典、抗震救災、奧運盛會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無不展現出北京人民憂國憂民、心繫國家發展、勇擔時代使命的責任感和強烈的家國情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程序中,北京作為首都更加需要發揚愛國精神,愛祖國、愛人民、愛黨、愛社會主義;更要把這種愛國精神轉化為建設首都、推動發展的滿腔熱情
  “創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時代精神的核心,也是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體現了北京人民與時俱進、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北京發展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永不停滯、改革創新,在弘揚優秀傳統的同時,勇於創造、勇攀高峰。北京發展的未來更加需要持續的創新精神,依靠創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北京鳥巢北京鳥巢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徵。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壯大的過程中,首都北京以自己寬廣的胸懷和開放的心態吸引、融合著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海納百川、雍容大度、博採眾長的精神境界,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使北京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形成了北京發展的特殊優勢和力量。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程序中,北京更需要這種開放的姿態和博大的胸襟,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和諧發展。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質。歷史不僅賦予了北京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也培育了北京市民文明有禮的優秀品德。尚禮、厚道、寬容、助人是北京文化的歷史傳承。在邁向世界城市的程序中,北京市民更加迫切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人為本、扶弱助殘、尊老愛幼,大力弘揚誠信、友愛、互助、奉獻的道德風尚,以首善之區的文明素質和精神風貌走向世界。

TAG標籤:城市 歷史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