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供奉八蜡神的淮安八蜡廟,奇怪的廟

臘八節源於遠古人們祭祖敬神祈福的蜡祭,後來與臘祭合一,再後來則與佛教的釋迦牟尼成道日合流,形成人們現在過的臘八佳節,而最早人們進行蜡祭所祭祀的神,則被後世稱為“八蜡神”,或說“臘祭八神”,我國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後人建造的供奉廟宇。那麼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供奉八蜡神的江蘇淮安八蜡廟。

奇怪的廟 供奉八蜡神的淮安八蜡廟

江蘇淮安下關境內過去有個奇怪的廟宇——八蜡廟。據地方文獻記載,淮安最早倡建八蜡廟的是明萬曆年間的淮安知府詹世龍,他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因每歲迎春後蟲災擾民,租地建八蜡廟,當年廟就建成了,但很快就圮廢。到了1642年,漕儲道王任重在其處建成八蜡廟。

說它奇怪,首先是廟的名稱,什麼好聽的名字不能取,為什麼偏偏要叫八蜡廟?而且經常有人讀錯這個名字,應該讀“八臘(zhà)廟”,不是“八臘(là)廟”。其次,八蜡廟中神臺上供奉的神靈究竟是哪位?

在淮安,很多人都說八蜡廟中神臺上供奉的是滅蝗有功的劉猛將軍。這主要是來源於一個傳說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劉猛是當時的安東(今漣水)知縣。在大鬧蝗災的那一年,劉猛作為一個縣令,親自帶領民眾以竹帚、釘耙作為滅蝗工具,從安東一直追滅至山陽縣境(淮安府署所在地),由於一路指揮滅蝗,勞累過度,到了山陽境內,體力不支,吐血不止而死。

淮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為滅蝗而獻出了生命的知縣,在淮安東門外為他建造了一座廟宇,叫“八蜡廟”,供奉他的塑像,並在他的塑像的額頭上嵌了一個泥塑大蝗蝻,標誌著他滅蝗有功。後來,人們又稱他為“蝗蝻王”。

不過,實際八蜡廟中供奉的劉猛根本不是什麼安東縣令。清初黃達寫的《八蜡廟記》就透露了資訊,“淮安城東有八蜡廟,向祀神農后稷,而以劉猛將軍祔,即宋之劉琦也”,淮安府、山陽縣的官吏們,“臨祭相率而拜跪焉,趨蹌焉,斯已耳,未有講求典禮者”,不知道跪拜的禮儀,出了些洋相。

據說,當時的太守陶公見到此情此景,感到十分詫異:“八臘之祭,載於《禮經》,其來甚古”,劉猛將軍何以能夠與神靈並列?接著他還對八臘神進行了解釋:“天子大臘八:一先嗇,二司嗇,三農,四郵表畷,五貓虎,六坊,七水庸,八昆蟲,始自伊耆氏。歷代以來,列於祀典,遵行不廢。”

陶公還強調,雖然“劉將軍生有順昌之戰,沒有驅蝗之靈,雖功德在民,然上與古聖皇並祀,則僭矣”。於是,當時的山陽令蕭君承陶公之命,“鳩工庀材,葺而新之,專祀八臘之神,別構屋以祭劉猛將軍,可謂事神治民,兩者交善矣”。

至此,淮安人終於把八蜡廟神靈搞清楚了。原來,八臘是古代中國人民所祭祀八種與農業有關的神祇。八臘的祭祀稱為八臘之祭、大臘之禮或八臘祭。其中,“先嗇神”,即神農氏;“司嗇神”,即周朝的始祖后稷;“農神”,即古時的田官之神。

“郵表畷神”,即田間廬舍和阡陌之神,感謝它始創田間廬舍、開闢道路、劃分了疆界;五為貓、虎神,感謝貓吃掉野鼠,老虎吃掉了危害莊稼的野豬,保護了禾苗;六為“坊神”,感激它使堤防堅固;七為“水庸神”,管理溝渠之神;八為昆蟲神(蝗蟲)。

從此,淮安人把八蜡廟、劉猛將軍廟分別建造,分開祭祀。一直到乾隆年間,這種狀況依然保持良好。乾隆《淮安府志·淮安府壇廟》“山陽縣”下記載道:“敕建八蜡廟,東門外,祀先嗇、司嗇、百穀農、郵表啜、貓虎、坊、庸、昆蟲之神。劉猛將軍廟。即附像於八臘神廟內。”在祭祀的禮儀方面也作了規定:“八臘之神,例應於臘月上戊日致祭,行二跪六叩頭禮。地方官穿補服。”

然而,八蜡廟神劉猛將軍究竟是誰?清代淮安府進士阮葵生經過考證,特地寫了一篇題目叫做《八蜡廟神為劉琦》的文章。文中說,“八蜡廟,即將軍祠,由來久矣,直省郡邑皆有劉猛將軍祠,畿輔齊魯之間祀之尤謹,究不知為何神”,甚至連編修《壇廟祀典》、號稱博雅的大吏方問亭制軍亦“承訛無所考”。

經過考證,阮葵生認為《怡庵雜錄》的記載比較可信:宋景定四年(1263)三月八日,宋理宗趙昀封揚威侯並載制敕,由此可知“則神乃南渡名將劉琦也”。最後,他認為“掃蕩飛蝗,乃琦之功,祀之宜也”,並且發表了一通議論:“今以劉承忠代之,陋矣。予謂三代盛時,馬蠶貓虎之類皆有所報,而除治蟲獸黽蠅皆列專官,蓋不以物賤而不之教。先王之禮,幽明一也,其義甚深,初不必指實某姓氏而肖像以祭也。”

後來,阮葵生還在《與紫坪》這篇文章中把自己的這個觀點告訴了阮芝生(字秀儲,號紫坪,阮葵生的弟弟)。於是真相大白,劉猛不是什麼漣水縣令,“劉猛將軍”也不是什麼叫做劉猛的將軍,而是“劉姓的猛將軍”,即南宋南渡名將劉琦。

說來有趣,淮安八蜡廟還成就了京劇經典、代表性劇目《八蜡廟》,一名《招賢鎮》,又名《拿費德功》,該劇事見《施公案》第五集十七至二十二回。是京劇的一出經典的代表性劇目,題名舊時又寫作“爢蠟廟”、“叭蠟廟”。

淮安的八蜡廟廟宇雖小,供的也不是什麼大菩薩、大神佛。但在科學不發達的舊社會,沒有殺蟲藥劑,每當發生蝗災的年代,知府、知縣便去燒香祝,祈求滅蝗有功的神靈大顯神靈,驅逐蝗蝻,不再損害莊家。他們往往因此獲得老百姓的好感與讚揚,特別是受到一些地方士紳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