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信徒的寄託場所,中國四大清真寺

在以前的清真寺多數指的是景教寺和摩尼寺。現如今清真寺也不說伊斯蘭教獨有的名稱。
  清真寺都是用來做禮拜,讓信徒心靈能夠有所寄託的場所。
  在中國著名景點中,有這樣四大清真寺,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個吧。

中國四大清真寺,信徒的寄託場所

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維吾爾語:Héytgah Meschit)位於中國新疆喀什市中心解放南路,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亞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艾提尕(gǎ)爾清真寺始建於1442年,是全疆乃至全國最大的一座伊斯蘭教禮拜寺,在國內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響,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25.22畝,坐落在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廣場西側。
  這是一個有著濃郁民族風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蘭教古建築群,坐西朝東,由寺門塔樓、庭園、經堂和禮拜殿四大部分組成。這裡原是征服中亞的阿拉伯大將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爾王沙克色孜·米爾扎首先在這裡建立了一所清真寺。
  1538年,喀什統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為了紀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將寺院擴建,16世紀,葉爾羌汗國君主將其擴建為能夠做主麻日禮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維吾爾族女穆斯林古麗熱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於喀什噶爾,人們用她遺留的旅費擴建了清真寺,並取名“艾提尕爾”。
  後由一位維吾爾族女富翁卓力皮亞汗捐資擴建,併購置600畝田產作為寺產。目前這裡已經成為全新疆穆斯林聚禮處,每天到這裡禮拜的人達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禮拜人數達到6-7千人。古爾邦節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來禮拜,通宵達旦地狂歡。

中國四大清真寺,信徒的寄託場所 第2張

東關清真大寺:
  在高原古城西寧市東關大街的的路南屹立著一座巨集偉壯觀、幽靜肅穆的伊斯蘭建築物---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寧市數十萬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在青海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是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並以所轄教眾人數,名列伊斯蘭教世界第五大折麻提。
  東關清真大寺始建於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間。通過現存寺內的《重建西寧大寺碑記》(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寧東關大寺碑記》(1948年8月立)兩塊碑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座具有500多年曆史的清真大寺所經歷的人間滄桑。
  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分封鋪佐他開國有功的回族將領沐英為西平侯,鎮守今甘青地區。當時明王朝通過屯兵、移民等一系列實邊措施,居住西寧的穆斯林居民日漸增多。為了適應廣大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沐英應回族上層及宗教人士的請求,並奏請朝廷允准,在回族聚居的東關地區動工修建清真寺。
  不久,一座佔地面積達28000平方米,修有2000餘平方米的大殿,兩個宣禮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輔助建築物的清真大寺,在今西寧東關大街拔地而起。
  至清咸豐、同治年間,清政府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愈演愈烈,各族人民為了反對壓迫揭竿而起;西寧等地的回族人民也先後加入到全國反清大起義的行列之中,西寧遂成為這一帶回族撒拉族起義軍的大本營。
  同治十二年,全國反清大勢逆轉,左宗棠率數倍於穆斯林起義軍的人馬,進行鎮壓,起義軍慘遭失敗,東關大寺及所藏石碑、聖旨等文物均毀於一旦。事隔20多年後的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河湟地區又發生了震驚清王朝的“河湟事件”,結果又一次遭到了更加殘酷的鎮壓。
  於是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的命運正如《碑記》所言:“屢經兵燹,其地遂廢”,“後來屢議興復,卒以不得地基而止”。
  辛亥革命以後,甘肅河州(今臨夏)的馬麒任甘邊寧海鎮守使。他到任不久即於民國2年5月,親自“捐資為倡”,募集白銀萬兩,重新在被毀的廢墟上動工修建清真大寺。一年後,一座初具規模的大寺又告建成,計建有:大殿5間,宣禮塔3層,東廳5間,北廳9間,南廳浴室3間,寺門3間,還有廚房,餐廳等。
  東關清真大寺的建築,充分體現了當地回族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座南臨街的大門,是引人注目的西式三門,中間為大門,左右為小門,和諧巍峨,錯落有致;門頂嵌有“東關清真大寺”六個金色大宇,熠熠光輝。
  步入大門,走過約50米左右石板鋪地的三角形小院,右首便是聳立在十數級花崗石臺階上的五門(或曰重門、中五門);它與峙立兩邊的兩座高約5丈、全以大塊青磚砌成的宣禮塔渾然一體。進入五門,中間,是一片佔地約2.8萬平方米,光滑平整的青石板鋪成的廣場。
  迎面,一座中間古代宮殿式的大殿正西而立,大殿的外形呈“鳳凰單展翅”,門前修有一道橫向柱廓,兩側是精雕著精美花草的磚砌九扇屏,殿內全鋪地板,面積約1100平方米,可容納3千人同時禮拜。
  整個大殿飛簷斗拱,雕棟畫樑,蔚為壯觀。南北,兩幢歇山式廂樓相對而立,是住寺人員的宿舍和教室。這一個個建築物同三門、五門一起,形成一組有古有今,有西有中,自然結合的伊斯蘭建築群。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分別安放在大殿殿脊的三個鎦金大經筒和宣禮塔頂端的兩個鎦金小經筒,金碧輝煌,光彩耀人,為整體建築增加了無限的異彩。它的來歷是感人的。據說三個鎦金大經筒系甘南拉卜楞寺所贈,兩個鎦金小經筒由塔爾寺工匠加工製造。
  還有大殿所需櫟樑之材都是由樂都範姓漢族兄弟所提供的,一些漢族工匠也應聘參加了修寺工程。這件件生動的事實說明,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的建成,凝結著青海回、漢、藏、土等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友情。
  建寺以來,東關清真大寺不僅成為西寧地區廣大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與-的主要場所,而且以具有較完整的伊斯蘭經堂教育體系和較高的伊斯蘭經學研究水平而聞名於省內外。民國以來,伊斯蘭教合瓦尼教派的創始人及其繼承人,以東關大寺為海乙寺(即中心寺)。
  廣收滿拉,輪訓阿訇,深入研究與宣講伊斯蘭教各類經典及有關該教派的教義,培養和造就了包括青、甘、陝、豫、皖、湘、鄂、川、滇、粵、滬等省市在內的一大批伊斯蘭學者,為該教派以後的長足發展作出了貢獻。

中國四大清真寺,信徒的寄託場所 第3張

化覺巷清真大寺:
  廣仁寺是陝西現存惟一的藏密黃教寺院,在此寺可欣賞藏傳佛教的建築風格、佈局特點和雕塑藝術,並可領略到藏密黃教寺院獨特的氣氛。必看景點:康熙御碑、大殿、“乾隆蘭花缸”、藏經殿。
  廣仁寺坐落在西安城內西北角,是西北和康藏一帶大-進京路過陝西時的行宮,因此又稱“-寺”。寺院系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來陝西巡視時敕建的。歷史上多世0-和多世班禪都在此住過,並設有坐床。該寺現為陝西惟一的藏密黃教寺院,也是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佔地16畝,寺前豎有高大的六角攢頂式康熙御碑亭。寺內共有建築100多間,頗具規模。院中有一尊鐵鑄的八卦燈樓。燈內一次可添油108斤,晝夜不熄,稱為“萬年燈”。由40個轉經筒環繞的大殿凸現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風格,殿內供奉著2米高的綠度母觀音坐像,是國內惟一綠度母觀音道場,遠在青藏和內蒙古的信徒皆知西安有綠度母佛像。
  兩側分別是高1.5米的文殊、普賢菩薩坐像,均為唐代鎏金佛像,相傳是由唐開元寺移來的。藏經殿在大殿後,殿內供奉著西藏-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彩色塑像,並藏有康熙三十九年刻本藏文《甘珠爾大藏經》108卷和康熙四十五年重修明版漢文《大般若波羅密多經》6770卷,極為珍貴。
  殿前有一口大理石蘭花紋水缸,高1米,直徑1米,缸口攜刻隸書銘文,系清朝乾隆年間雕刻,俗稱“乾隆蘭花缸”。

中國四大清真寺,信徒的寄託場所 第4張

南關清真大寺: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重建於1981年,位於銀川市城區東南角,是銀川市回族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節日時,成百上千的穆斯林會聚於此,朝聖禮拜。
  南關清真大寺始建年代較為久遠。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銀川南關外“拱北”亭,規模較小。1916年將寺址遷入南關內,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中被毀殆盡。1981年廣大穆斯林募資在今址重建。
    重建的南關清真大寺主殿建築高26米,坐西朝東,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殿為圓形拱頂兩層,上層是大殿、陽臺,方形大禮拜殿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下層有寬敞的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阿訇臥室、辦公室、會客室等,皆以迴廊相連。
    樓頂正中聳立著一大四小的綠色穹隆裝飾,大的居於中央,直徑9米,頂端高懸新月,小的直徑3米,分佈在樓頂四角,遠眺,綠色圓頂閃閃發光,十分壯麗。主樓前有通向上層的階梯,兩側種植花圃。殿前中部為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四周花木扶疏,兩邊各建有30米高的“宣禮塔”。寺院內還種植了許多珍貴的松柏和各種樹木、花卉。整個建築佈局嚴整,結構緊湊,規模巨集偉。
    南關清真大寺以其別具一格、典雅莊重的特點,以及濃郁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成為自治區重點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觀之一。近年來,有9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領導、使者、友人來訪。許多海外穆斯林亦到此參觀做禮拜。